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结合工作实际,以支持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为重点,全力做好提升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围绕业务发展,在服务功能和方式上实现“七个新”,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继续保持改革发展良好态势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发放涉农贷款翻一番,实现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40亿元的目标。
进一步支持设施农牧业,实现信贷规模的新突破。青海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以设施农牧业为抓手,以支持循环生态农牧业、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海南生态畜牧业、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黄南有机畜牧业为着力点,加大对日光节能温室、畜用暖棚、养殖场的信贷支持力度,计划“十二五”期间设施农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实现新突破,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积极推动特色农牧业发展。
进一步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信贷投向的新转变。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在壮大经济总量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青海省农信社将重点加大对河湟流域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的支持,通过发放农田基础建设项目贷款、特色种植业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重点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重点加大对规模化种养殖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牧业、生态畜牧业、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以及县域重点企业项目的支持,实现信贷投向的多元化。
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实现信贷服务的新延伸。青海省农信社进一步加大“双百”项目企业和青海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调查研究,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加强银企之间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项目对接沟通,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细化服务流程,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合理确定产品定价,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力争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呈倍数增长。
进一步支持农牧区民生工程,实现信贷民生的新增长。青海省农信社将结合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动和谐青海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要求,积极借助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的有利机遇,介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强化对当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的调查分析,强化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重点支持人畜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草原节水灌溉及农牧区水利保障等工程建设。同时,青海省农信社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奖励性住房、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将党和国家助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进一步加快支农产品研发,实现信贷品种的新创新。在深入研究分析国家产业政策、西部开发优惠措施、藏区经济发展措施和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青海省农信社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可以满足当地金融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青海省农牧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不仅如此,青海省农信社还切实加强研发力度,开发出适合该省农牧区各类经济组织需求的福农卡个人循环贷款、涉农小微企业循环贷款、涉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产品,做大涉农贷款规模。
进一步完善支农担保机制,实现信贷担保的新方式。青海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密切与财政部门的合作,提高支农融资担保资金使用效率,将支农融资担保资金覆盖到涉农小微企业,切实解决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针对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现状,青海省农信社着重研究开办林权、仓单、仓储、原材料、应收账款等贷款品种;针对特色农牧业研发农牧产品抵押贷款,青海省农信社推出了农副产品加工小额信用和担保贷款以及农牧民创业贷款等信贷产品,积极满足“三农”日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针对涉农微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青海省农信社创新订单抵押、仓储质押贷款等担保方式,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中小微企业“担保难”的新路子,促进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
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手段,实现信贷服务的新提升。目前,青海省农信社正在加快财政直补资金以折换卡的工作进度,实施新农村支付结算畅通工程;加快现有基层网点的改造,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空白金融服务区的网点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ATM自动取款机和小额取现POS机的布放进程,优化农牧户银行卡取款、消费环境,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