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7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大机制”加强舆情监控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信用联社 陈鹏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一些客户或网民将互联网作为“投诉平台”,发布一些对银行不利的信息,主张自己的诉求。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传播快、受众面广、影响之大,如果反应迟钝、处置不当,由不良信息引起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将对银行声誉与品牌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强舆情监控,防止不良信息传播对农信社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应建立以下“四大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机制,组建舆情监测队伍。农信社要增强舆情敏感度,根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声誉风险管理与处置细则,并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设置舆情监测岗位,系统性地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二是建立监测机制,坚持每日报告制度。要根据舆情对农信社声誉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把舆情分为五个等级,即正面、一般、关注、有害、危害,后三级统称负面舆情。重点加强对各知名金融网、论坛博客,省市内报刊、杂志、新闻调查类电视栏目的监测。根据舆情监测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报告舆情。农信社还可以考虑外包,委托专业机构开发软件,采取人工搜索(报纸)+定向搜索+全网搜索”相结合的方式,自动获取和收集舆情信息,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和物力。

  三是建立处置机制,完善舆情应急预案。农信社要逐级建立声誉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重大声誉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对负面舆情信息的处置能力。对网上出现不良情绪宣泄和过激言论,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与客户和媒体沟通。对不实的信息,要及时澄清。总之,要在舆情出征兆至舆情开始造成损失之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舆情或将舆情的影响降至最低。在舆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深入调查舆情引发的原因,并迅速制订舆情处置方案,紧密依靠当地党政宣传部门,加强与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银监部门保持联动,积极寻求舆情首发媒体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首发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舆情责任追究。农信社要逐级建立舆情监测情况定期考核机制,并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对出现负面舆情事件未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报告的、因处置不及时而导致负面舆情事件恶化的、因处置客户投诉、信访接待等引发负面舆情事件的,要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