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应得政策扶持

内蒙古多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贺生云 支慧强 安颖博

  当前,在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惠农的主力军作用不可动摇,但是其在工作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

  资金不足是制约春耕备耕和支农工作的重要原因。随着“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过了信用社自身组织资金的增长速度,给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受信贷管控政策约束,支农资金不能满足农民生产需求,影响农户春播备耕。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支农资金风险控制难。近年来,地区虽然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但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未得到改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依然较低,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不高,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绝收、少收现象年年存在,增加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入风险,制约了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信贷规模调控以来,信用社处于控制规模指标与完成上级任务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宏观调控指标必须完成,另一方面也必须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利润指标、不良贷款压缩等经营指标。在贷款总量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没有中间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其他经营收入,而单靠存贷款利差来完成上级部门利润指标,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来说较为困难。

  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缺失与单户贷款比例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有些经营规模较好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条件,如农副产品加工个体工商户企业,由于所需流动资金缺口大、固定资产价值低,不能有效提供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形成“难贷款和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大户贷款操作困难。单户贷款比例是监管部门一个重要监管指标,也是农信社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甚至超过规定的单户贷款控制比例,即使是农信社长期提供信贷支持的黄金客户,要增加贷款规模,信用社在操作上较为困难,造成黄金客户的流失。

  对于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农业春耕备耕季节性强,农资价格年初至今涨幅较大,农户需提前预订农药、种子和化肥,以减少备耕成本。希望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加强沟通协商,适当放开一定贷款指标额度,使支农资金得以足额发放,满足广大农民的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同时建议在实施统一货币信贷政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别的区域货币信贷政策,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信社目前承担着最直接、最普遍的支农工作,而其他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吸收的农村资金,不能用于农村,建议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允许农口涉农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在信用社核定基本存款账户,充实支农资金,解决支农资金不足问题,缓解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压力。

  正确处理货币政策与上级部门考核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调整经营结构、优化经营结构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力发展代理业务、中间业务,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结算手段,提高结算效率,改变单一的存贷款经营模式,调整收入结构,丰富收入来源,实现货币政策与上级部门指标的双重任务。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解决担保难的问题。一方面发展互相担保,中小企业集资组建互相担保基金会,将基金存入参与担保基金的信用社,中小企业可取得总额高于存款金额数倍的贷款。另一方面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公司实行自主经营,为交纳担保基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改善其金融环境,确保农信社与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实现双赢。    

  建议地方财政建立涉农资金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对农信社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以提高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应进一步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增强农民种养信心,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支持。

  建议财税部门准予农信社一定的税收优惠。根据因灾贷款损失额度、信贷利差调减幅度等指标合理确定营业税、所得税优惠征缴比率,从政策上肯定信用社的支农工作,保护其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并对经营收入因灾减少的现状给予实质性补偿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