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防假币“堤坝”须筑牢

山东省禹城市农村信用联社季海 初永欣

  通过分析最近的收缴案例,笔者发现目前假币流通出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现象,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农村集贸市场成为假币流通的重灾区。农村集市受特定条件影响,人流量大,环境嘈杂,商品交易金额小但比较频繁,这就给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他们借机“蒙混过关”,用假币购买商品,即使骗局被当场识破,也能利用复杂环境顺利脱身。

  第二,假币“矛头”对准了老人和孩子。近年来,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农村成为一种趋势,“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就给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乘虚而入的机会。他们打着“送服务上门”的幌子,到农村地区兜售一些生活用品,针对老人和孩子文化水平不高、警惕性差的弱点,利用10元、20元等小面额假币找零的方式鱼目混珠。

  鉴于此,农村金融机构应更好地履行“反假职责”,在坚持制度收缴假币、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的同时,也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筑牢防假币的“堤坝”,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首先,假币收缴过程应当“和谐化”。临柜人员在收缴假币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一收了之”,应该耐心地向“受害者”做好解释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和微笑赢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应该“趁热打铁”,向他们宣传反假制度及理论知识,并通过他们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到“反假打假”中来,营造出“反假货币,人人有责”的外部良好氛围。

  其次,宣传服务重点应当“明了化”。反假宣传应当改变过去以城区中心、商业街区为主的宣传方式,将农村地区作为反假宣传的“主战场”。一线人员应当深入偏远乡镇、社区村庄等,为农民普及反假知识。可以与“信用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利用信贷人员走村串户、评级授信的时机,通过送反假知识、送金融知识等延伸服务内涵,最大限度提高反假宣传的覆盖面。宣传重点应该向老年人倾斜,宣讲人员应该耐心、细致地为老人讲解反假知识,传授反假技巧,提高老年人的反假能力。

  再其次,反假宣传内容应当“实用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向客户传授反假技巧,让他们知道人民币有哪些防伪特征,教会他们怎样用“看、听、摸”的方法辨别真假人民币。必要时可通过真假币实物的对比给客户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切实提高客户的自我保护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