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波下探再回升的过程,货币政策也由适度宽松逐步走向稳健,在当前经济发展由“求快”逐步向“求稳”和“稳中求进”转变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分析货币政策的正负面,我们要研究经济政策、更新经营理念、抢抓发展时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寻求快速发展与稳健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实现均衡健康发展,进而谋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长足发展。
加强研究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的提出,是基于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正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动力不强,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虽仍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上,但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国际收支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CPI高位运行、部分大中城市房价偏高等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使货币信贷从应对危机的状态向常态回归,更好地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协调、调结构、管通胀和保民生的关系。我们要认真分析此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内涵和目标,及时调查了解在此政策导向下的市场变化情况,搜集相关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自身的准确市场定位和有效经营奠定基础。
转变理念 科学规划
中央在2011年、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主线。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必须因势而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更要顺势而为:一是转变经营理念,从“片面追求规模外延式扩张”向“追求发展质量最优、价值回报最高和市场潜力最大的优质市场份额”转变,充分发挥体制上自主灵活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经营机制整合规范;二是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握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趋势,制定科学的信贷支农规划,坚持有保有压,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在支持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自身信贷结构,促使长足发展;三是积极向新业务领域进军,积极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积极引进新的用人机制,逐步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努力实现经营转型;四是以转型带动创新,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投入,不断开发与推广优质、高效的中间业务与代理业务品种,发挥好创新产品对传统业务的优势互补和协办效应,拓宽金融资源整合和集聚发展的空间,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大力筹资 壮大实力
继续发挥好点多面广、人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积极拓宽结算渠道,改进金融服务,不断巩固和拓展储蓄存款市场份额。
通过开展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等形式,主动加强与各级财政、土地、社保、建设、房产、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的联系,加大对预算内(外)资金、土地储备资金、住房公积金、各类专项基金及各类涉农资金的揽存力度。
扩大与金融同业、政府部门及各大系统客户的合作,在深化合作中争取大宗资金业务,圈留资金。
把“发展黄金客户,培育优良客户,稳定基本客户,提升一般客户”作为组织存款的策略来抓,充分利用授信、利率定价等方式,充分利用资金回笼旺季的有利时机,开展跟踪服务,提升客户资金的归回率,广吸存款。
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平台,以全省综合业务系统为依托,狠抓便捷服务,拉动存款的增长。
有扶有控 合作共赢
人民银行虽三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差别的准备金政策,但与十二次上调相比,总体释放的信贷资源仍然有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中央的货币政策变换意图,严格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重点做好对“三农”、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自主创新等产业的扶持,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提高金融与产业结核调整规划的契合度,实现政府、企业与银行合作共赢。
加强创新 提升能力
坚持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高质量、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的服务为手段,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不断提高业务受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综合营销,建立健全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管理、业务推进、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做精、做优、做细各项业务,强化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齐头并举的主营业务地位和作用。
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加大市场营销拓展力度,进一步享用科技应用所带来的倍增效应。
加大新兴业务和传统业务的整合与互动,积极探索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盈利模式和金融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和适应能力。
强化管理 防范风险
渐进实施《新资本协议》和《新监管标准》,大力倡导和强化“资本约束”、“风险覆盖”和“收益均衡”理念,切实增强资本和风险意识,逐步建立起一套基于新资本协议两个指导意见的风险评估防范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实时监测在经营管理中显现出来的风险。
以流程银行建设为契机,将内部控制嵌入各类流程,以流程节点和岗位职责为基础,在各环节落实规章制度及职业操守约束,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全面提升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发挥内部制衡机制的作用。
全面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化授信业务规范,严格执行“三查”制度,认真落实贷后风险监测,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及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持续开展合规建设等活动,强化风险管理部门归口责任,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切实加强审计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内控控制检查评价,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发挥威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