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各种问题也都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出来。比如互联网开始的时代,大量的资金投入成为一种特征,后来人们为互联网投资运营发明了一个专用词“烧钱”。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人们更是将“烧钱”的败家形象与之挂起了钩。这种社会认识形成后也自然而然地泛化到电子商务领域,以至于很多人一提到电子商务,就会想起一个词——“烧钱”。茶行业持这样认识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电子商务就等于“烧钱”吗?不“烧钱”如何做茶行业电子商务呢?
电商烧钱是个误读
作为专注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研究和咨询的综合机构,易观商业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咨询中心总经理冯阳松对电商与烧钱画等号的观念提出了透彻的分析。在首届中国茶行业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他说,从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趋势看,电子商务是需要“烧钱”的。上月18日京东商城迎来8周年庆,为不让京东专美,苏宁易购、天猫、易迅等纷纷跟进。按照各家电商巨头公布的数据,电商共投入70亿元开展这轮价格大战。他分析说,这实际上是平台之间争夺有限存量用户的大战。而对于通过平台实现销售的有制造、有产品的传统企业来讲,正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好机会。
他打比方说,如果这些电商平台巨头之间的竞争像打仗的话,打仗就是“烧钱”,这个时候谁能挣钱?答案为:军火商。传统产业企业如果定位成军火商的角色,岂不是可以多渠道发发“战争财”?记者认同他的观点,但愿意换一个更容易让人理解的比喻:电商平台就像一只船,传统制造企业就像乘客,你可以自己造船参与电商,也可以乘船参与电商。乘船是不需要“烧钱”来造船的。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以一概而论说电商就是“烧钱”,显然是个偏颇的误读。
造船和乘船分开很重要
明白了乘船不一定非要造船,也就明白了开展电子商务不一定非要“烧钱”做电商平台;同理,在电商平台做一个纯粹的茶叶销售企业不仅可行,而且是绝大多数参与电商企业的成功选择。
据天猫食品居家高级专家麒英介绍,天猫平台上现有1000多家茶叶销售企业,和船主相比,乘客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天猫上这些茶业销售企业,从少到多,从小商家变成大商家,天猫线上茶叶企业已经有一家接近一亿元的规模。他们能够成长到今天的规模,说明是盈利的。所以,茶企业参与电商盈不盈利就看企业走哪条路,造船还是乘船?选择很重要。
他分析说,如果企业做得很大,上来就选择做B2C,要大规模的全产业链的投入,盈利自然比较困难。一方面投入很多,另一方面盈利就需要时间。在发展初期可能不盈利,在未来有可能盈利。但这不该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传统茶企业去做电商,是要不要把握未来的问题。电子商务是一个战略选择,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跟20年前发生巨大的变化,电商的选择是企业要不要把握中国几亿网民?要不要介入他们的生活,去跟他的生活发生关联?这是核心问题。每个在传统行业做得特别好的人,很可能会有一个路径依赖,没有开拓新领域的强大动力。所以,传统茶企业如何迈出电商第一步很重要,当然,乘船是最现实的选择。
该选择造船还是乘船?
对于茶企业如何迈入商务第一步,不同类型的企业自然有不同的选择。上期我们报道的中国茶城网就是选择了造船,扬帆伊始就确定了自己造船出海的战略。当然这背后有个重要的支撑条件: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中国茶城网总经理江荣生多年前在从事茶行业的同时,一直在从事投资咨询工作,不仅有丰富的成功经验,还拥有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资金实力比较强,能够支撑平台的打造和运营。但即使如此,江荣生仍然为招募专业的电商人才而费心,因为这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软实力。因此,作为乘客,把造船的业务交给别人,仍然是大多数茶企业参与电商的明智选择。
经济越发展,分工就会越细,电商的发展也遵循着这个规律。无论是专业只卖茶的华夏茶联集团董事长马玉峰,还是综合电商平台天猫的食品居家高级专家麒英,都表达过一致的观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传统茶企业的优势在线下,有良好的生产基地,多年积累形成的过硬品质。那么传统茶企就专心做好自己的产品、品牌、营销,而把一些基础服务,包括你不擅长的领域,如代运营,都可以交给像天猫、京东、买买茶这样的平台。他们擅长的是流量的汇聚、基础的服务。
如同乘客也分头等舱、二等舱一样,传统茶企参与电商的起点肯定会不尽相同。比如说没有开展电商的专业团队,那么电商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第三方服务商。有的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团队,但在某一方面不够专长,比如品牌建设,比如市场推广,比如售后客服,企业都可以把这些交给第三方专业服务商,他们会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经过市场验证、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让船主和乘客一起为做大中国茶行业电子商务共同挥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