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尚村农信社破产案
的三重解读
文高 尔豪

  近日,河北省银监局透露,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目前已正式进入司法程序,距离正式破产只有一步之遥。

  事实上,早在2010年底,中国银监会就已经批准停业多年的尚村农信社实施破产,督促河北省政府依法对其履行破产程序。去年8月,尚村农信社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材料。在破产进入司法程序后,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又在前些天主持召开了尚村农信社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虽然尚村农信社破产只是一个特例,其破产并不意味着很多信用社或金融机构会跟随破产,但其破产的标本意义仍然值得解读。

  解读一:

  金融机构不会破产将成为历史

  国内的银行一般来说是不会破产的,四大国有银行更是国有资产。由于缺少退出机制,部分银行机构存在经营上忽略风险的现象,使得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但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不会破产将成为历史。

  尚村农信社破产,既是一段历史的终结,对农信社来说,更是敲响了警钟,因为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近年来农信社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改革不到位、产权不够明晰、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民主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监管部门为农信社改革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出台了很多措施,如对高风险农信社并购重组出台了一些制度性安排,希望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化解这些高风险机构的风险。但高风险机构和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接纳外部投资者,并购重组难以大规模推广,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化解步履维艰。

  尚村信用社破产的标本意义主要在于,退出案例的出现将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震慑作用,有助于农信社加快改革步伐,理顺管理体制,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在农信社改革发展中站稳脚跟。

  解读二:

  存款保险制度出台迫在眉睫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比较有效地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能够消除金融机构退出市场以后所带来的一些后患。同时能够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保驾护航。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自首次提出以来,距今已有约20年的时间,却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近,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存款保险制度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日前,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央行内部已经起草一份很完整的关于如何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报告,具体的保险规模和银行机构需要上缴的保险费率也已明确。希望这些消息不再是空穴来风,因为对于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金融行业来说,的确没有多少时间再等待了。

  解读三:

  银行破产法亟待出台

  尚村信用社破产牵出一个法律空白,农信社及更高一级的银行机构破产的标准是什么,破产后储户的权益又该如何保护?

  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据悉,像尚村农信社一样,全国还有个别农信社也面临管理机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资不抵债等问题,如果选择退出?如何实现依法破产?

  据了解,我国的银行破产专门立法还在谋划之中,去年银监会再次启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的起草工作。目前监管层正参照其他国家的银行破产情况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做前期研究工作。但酝酿长达17年之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何时出台至今尚未有时间点。尚村信用社破产似乎已经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出台已时不我待。

  尚村农信社破产具有多重标志意义。对农信社来说,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箭已在弦,农信社已没有时间可以等待,更没有时间用来浪费。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应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对监管部门来说,应加快银行破产法律法规的制定,实现金融机构依法退出市场。这些工作都是亟需完成的,尤其是对农信社来说,其意义更为深远,如果再原地踏步,就有可能真的被逐出市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