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行在一月之内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1倍。利率市场化汹涌浪潮的头排巨浪,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高一低”的新形势,冲击了银行的盈利空间。笔者认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要想经受住利率市场化浪潮的捶打历练,在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最好的应对办法还是在深化服务上做文章,牢牢把握住服务的“桅杆”,找准前进方向。因为在同等条件下,谁的服务到位,谁的服务人性化,谁就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说到底,当今金融市场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
服务是个老话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其原因,一是有些金融机构员工心存优越感,端着架子放不下,致使服务不能深入;二是有的农信社抓服务用偏了劲,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了软服务,导致营业厅越装修越好,工作人员的架子越来越大,而与客户的心却越来越远。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部分员工认识还很肤浅,认为只要对客户笑脸相迎就够了。其实客户需要的服务不仅仅是笑脸,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因此,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客户需求,至少要围绕以下“三化”深化服务,切实把服务做好、做细、做扎实。
第一,营业时间上做到更加人性化。晚上班、早下班是农村信用社多年形成的惯例,客户对此早有微词。特别是一些上班族要办业务只能选在双休日,而双休日开放的服务窗口又少,并经常出现排队拥挤现象。为了方便客户,需要打破旧习,像超市一样早上班、晚下班,通过适当的延时服务,让服务更加人性化。这样不仅方便群众,而且还能增加业务量,提高营业额。
第二,产品设置上做到更加市场化。目前,有些地方信贷产品还不够丰富,现有的一些产品农民不需要,而农民需要的却没有。要满足农民的需求,就必须大胆创新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产品设置上,要围着市场转,跟着农民需要走。农民需要什么就有什么,并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用齐全的产品来丰富服务的内涵。
第三,服务措施上做到更加亲情化。从微笑服务到亲情化服务还有大量工作可做。首先要深化、细化服务,把服务渗透、贯穿到各个环节,到边到位不留死角;其次,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需,诚心实意地为客户办实事解难题;再其次,要通过热情的服务和心贴心的交流,让客户真正感到你就是他的亲人和朋友,这样,亲情化服务才算见到了实效。
服务是心灵的融通,感情的交流。因此,农信社要抓住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服务上下功夫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