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采访甘肃省陇东集团总经理高治林?是因为我们了解到他既是一个拼命工作的硬汉,又是个别人常常说三道四的“靶子”。
“他那么玩命,是因为野心勃勃地还想提拔。”“他那里肯定是个肥缺,要不然在那里维稳6年了咋还不回来?”“他是双重身份,干好了荣誉加身,惹了乱子也可以拍屁股走人。”……
非议听多了,终有忍不住的一天。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沉默寡言,今年3月底,甘肃省社的“北山会议”规定每个公司负责人发言不能超过10分钟,他却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扫射了40多分钟……
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看来,企业有矛盾有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有的人总是袖手旁观,躲得远远的,就是企业搞跨了、破产了也很少有人吭声,如今企业有了起色的时候,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说三道四,无事生非。
他不能理解的是,没有锋芒,是企业家忘记了社会责任;有了锋芒,又意味着要遭遇枪打出头鸟的悲剧。
他愤世嫉俗地批评道,“人”做不好,不可能做成“事”。事业发展需要“人才”和良好的“环境”。太多的“温良恭俭让”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越来越糟糕!
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采访高治林?还因为同是机关干部,但为人做事却截然不同。有的人呆在机关不下基层,脱离实际,久而久之就会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于是,我们想翔实地记录高治林这6年是怎样一头扎在甘肃庆阳,并把这个当初有人准备“抹掉”的公司带上现代化企业之路的,更想还原一个几百号庆阳土特产人眼中的高治林,而非一些人常在背后说三道四的高治林。
常识告诉我们,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你、我、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命题。个人如此,企业同样如此;没有生意双方的互信,永远不会达成互利共赢的交易;没有员工对领导的信任,永远不会有精诚合作的团队;没有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就不会产生持之以恒的购买;没有股东之间的信任,就失去了长远跋涉的根基。
更因为信任堪称一门艺术,需要各种要素兼备,并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诚实与智慧、能力与效果、公平与效率、独立与忠诚;信任也是一种习惯,它需要长期的自律、辛勤的孕育。
所以,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庆阳土特产公司人诉说高治林率领他们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的经历时,那种用汗水、泪水乃至用血水换得的信任是多么弥足珍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理想、价值、伦理、制度、世道、人心、爱恨、趣味的变迁,看到了时间的无情和冷酷,也看到了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在这里,我们深深地感悟到,这个以财富和实力来衡量国家强大与否的时代,那些奋战在“三农”第一线的供销合作社人不应该没有一个位置。
因此,让我们换个步伐前进,我们也只需要换个步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