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达标升级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多措并举,抢抓机遇,各项存款实现新突破。截至6月底,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42亿元,较年初增加5.16亿元,成为南阳全市首家存款规模突破60亿元的县级联社。
及早部署快行动
2011年第四季度,该联社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深入广泛的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于今年1月6日召开了全县信用社首季业务经营开门红动员大会,就任务分配、奖惩及督导措施、专项资金公关、精品网点打造等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和动员。同时,该联社结合省、市年度工作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动态召开的全县农信社年度工作会议,围绕年度存款目标任务,统筹安排了提升规范服务,抓好自营业务,关注同业发展动态,积极公关公存大户,紧盯项目资金,建立绩效连挂考评机制等6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全年工作重点。
多措并举聚合力
为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贯彻落实,该联社一是抢抓首季有利时机,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和明确奖惩措施,对全县农信社实施一周一排名,一旬一通报,并以信息简报形式总结和推广典型做法。二是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采取网点LED滚动字幕、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彩页和海报等方式,突出重点宣传农信社在人员、网点、产品、收费方面的优势。三是强化机制保障。通过修改考核办法,制定《镇平县农村信用社对公存款业务发展工作意见》,建立起上下联动、定期交流的协作机制,并建立由主管部室牵头,分包部室协助的动态督导机制,为组织资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考核勤督导
该联社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规范化服务考核办法、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等办法,调动机关和基层一线的揽储热情,发挥其揽储主力军的作用。二是通过明确业务揽储任务,与绩效工资联挂,调动机关部室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三是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出台了非税代收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调动非税代收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人脉资源广、信息及时的优势。四是每月20日根据各社存款任务完成情况,采取分片督导、集中督导、会议纪要等形式,加大对后进单位的督导力度。
提升服务树品牌
调整网点布局。该联社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迁址和升级打造,科学调整网点布局,更好地发挥网点的主体功能作用。
打造精品网点。按照硬件建设到位、服务功能齐全、软件质量提升的要求,从设置贵宾室、贵宾窗口,推行柜员制,配备大堂经理、保安,配置齐全的服务设施等方面着手,分批次的高标准打造精品网点。
发挥产品优势。进一步加大自助设备的布放力度,累计布放ATM机17台、营销POS机153台、金燕自助通319台,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助设备—人员—网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提升产品档次和形象。
强化教育培训。以市办统一组织的规范化服务提升打造为抓手,全面加强对机关全员、一线临柜人员、客户经理等在岗人员的培训教育,以整体规模效应提升竞争软实力。
加强服务管理。根据规范化服务工作的需要,雇请群众客户作为“神秘客户”,对服务进行监督;聘请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及社会知名人士进行评议。该联社组成专门人员,充分利用电视监控网络资源,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控的方式,自上而下的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做到快反应、快调查、快处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强力攻关重实效
细分客户。该联社将客户细分为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客户开发维护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层次客户开发维护的方法措施。
精准定位。组织各信用社认真梳理辖内高价值个人客户和对公大户(含潜在客户)情况,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和纸质档案,实行营销定人、增量定额、服务定责,切实落实客户开发维护责任。
强力实施“1152”工程。即:开发(保持)100个对公存款账户、100个企业客户、5000个种养殖农户、20000个个体工商户,努力培养增存、增贷、增效益的客户主体。
紧盯项目资金。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年度7件大事所涉及的8个大项目、大工程作为项目攻关重点,制定分包项目对接方案,并将此项目分解到联社班子成员、信用社主任,及时关注项目申报、批复、资金拨付、资金流向等情况,盯住资金滞留各个环节,提高项目资金开户率和留存率。
攻关公存大户。通过积极参与“财税银信审计”联谊运动会等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便于及时捕捉公存资金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抢抓机遇实施强力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