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保险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有需求,保险公司有市场,国家也很重视,这本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却是:除了试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外,其它经济作物和水产品大部分地区都未曾被纳入到农业保险的险种,保险公司抱怨无利可图,农民不满保险结果。
保险公司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过程中,种植业保险利润低、养殖业保险风险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结果,农业保险成了“不赚钱的买卖”,保险公司积极性受挫。在拓展农业保险范围和品种上小心翼翼,还停止一些早期开展的“赔本买卖”。
“我们渴望上保险,但保险公司不给上。”山东省青州市一家种植大棚瓜菜的合作社负责人说。山东基本到处都是大棚瓜菜,可谓是我国北方城市的“菜篮子”,然而至今大部分地区都缺位于设施农业保险,使得农民的生产得不到保障。
同样,北京乐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遭遇了被“退保”。北京乐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向阳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每年都买农业保险,但是今年7月1日保险到期后,保险公司就不再受理了,至于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
对此,庹国柱说,中央对蔬菜种植没有补贴,因为保费太高,山东省政府给大棚蔬菜上保险的能力很有限,所以没有补贴,而为了降低农民投保的费用,规定的相应保费却比较低。对于这种风险大、保费低的品种,如果保险公司开展,则只会不赚钱或者赔本。因为保险公司属于商业公司,没有盈利,则无法生存。而每个省份的保险具体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办法也不尽相同。中央对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等的补贴费是70%—80%,剩下的费用由各省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农户分摊。而对于蔬菜,中央并不补贴,所以在山东大部分地区保险公司便舍弃了设施农业险。同样,在其他地区,保险公司也放弃了那些无利的品种。这些导致在自然灾害面前,没有参保的农产品束手无策,生产得不到保障。
除了农民对一些农产品投保外门外,因不满意投保结果而退出农业保险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前两年投了,后来就算了。虽然棉花是极易受灾的作物,但保额太低,手续特别繁杂,作用不大。”河北一家棉花专业合作社因为不满意保额而放弃了生产的保障。上述现象并不是个例,因为保额低,对投保失去兴趣的现象在全国很是普遍。北京老宋瓜果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西瓜,其品牌在京城已经小有名气,每年的产品都供不应求。合作社理事长宋绍堂说:“前两年上的保险,灾害损失后赔付很少,对我们来说可有可无,后来就不上了。”(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