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题,内蒙古杭锦后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并推行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协会担保、会员之间互相联保,入会会员交纳风险保证金的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这一信贷新产品。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该社总结出推广创新产品、完善产品运行的先进经验以供借鉴。
创新业务能否顺利推行,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了推行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杭锦后旗联社成立了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及办公室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将此项贷款工作作为信贷业务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来抓。
业务要拓展,制度要先行。在推行协会贷款之前,杭锦后旗联社进行了充分的制度准备,制定出台了《杭锦后旗信用联社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管理办法》,为互助协会贷款的成功发放提供了依据;制定了《杭锦后旗信用联社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实施细则》、《杭锦后旗信用联社农牧业互助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考核评级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协会的权利、履行的职责和协会会员的义务及考核,保证了协会贷款按制度诞生、按流程操作、按秩序实施。
一个新的信贷产品能否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问题还在于产品本身能否给服务对象带来实惠,同时又能为信用社的管理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在服务上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增加、手续简便”的政策;在管理上坚持“严格准入、合理授信、实时监控、防范风险”的原则和“严进宽出”的原则,既要惠及会员,又要严格把关,防止鱼龙混杂,真正保护大多数会员及信用社的利益。
一个新产品的推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杭锦后旗联社推行协会贷款通过了讨论学习、宣传动员、试点实验、总结整改、全面铺开五个阶段。通过信用社对农户耐心的宣传动员工作,入会社员真实地享受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增加的待遇后,申请入会的社员增多,协会数量也逐步增加。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又召集协会会长、会员代表座谈交流,总结提高,使这一产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推广农牧业互助协会贷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助协会的作用,应该做到“三个必须”:
第一,必须定向服务。互助协会要以本村范围内农民会员为主体、紧紧围绕“为会员着想、帮会员办事、引会员致富”的宗旨,以服务会员 、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为目的,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协调、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提高规模化运作水平,提高市场带动能力。不跨村开展业务、不重复设立协会,这样既有利于获取准确的会员信息,建立农村的信用环境,又有助于信用社对协会工作的指导、监督,从而推动协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协会组建必须把好质量关。要本着“严进宽出”的原则,把好协会会员入会的质量关,注重考察会员的信用状况、群众影响、经营管理能力、经济实力等。多吸收信誉好,有一定经营经验、管理能力的会员,利于加强行业规范、发挥带头作用、搞好专业化运作。
第三,对协会必须考核评级。根据各协会的信用程度、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等情况进行考核评级,对评级结果进行公示,对评级结果达到A级以上的协会颁发牌匾和证书,并奖励授信额度;对不合格的协会则实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