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9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谈谈供销合作社物流空间效益最大化

曲丽赢

  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商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贸易中心地位和消费集聚功能;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商业功能区建设,强化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和流通枢纽地位,提升商品集散和消费集聚功能;滇黔桂、甘宁青、新疆商业功能区建设,支持特色商品流通、民族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增强商品集散功能和市场保障能力;哈长商业功能区建设,发展粮食等重要商品流通和专业服务行业,增强商品集散功能和为产业服务的能力。

  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县、乡镇为农村物流节点,建立多元化的配送体系,加快农村物流资源整合,提高商品配送比率,鼓励“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邮政等网点开展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等业务。规划还要求要“统筹区域、城乡和国内外贸易协调发展,优化布局与结构;推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就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实施的国家工程——“新网工程”。供销合作社作为实现国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做好“新网工程”在区域、城乡、内外贸易和各种网络之间的统筹规划,才能增强企业和行业的流通竞争力,实现国内贸易发展和流通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在谈到物流的规划与运行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常说:“规划是长期的静态物流,物流是动态的即期规划”;“没有科学规划,就没有真正的现代物流”。规划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物流规划是指国家或地区全局和长远的物流发展计划,是对物流发展一个较长时期的指导性纲要和组织实施策略。它包括国家物流规划、省物流规划、市物流规划、县物流规划、乡镇物流规划等各级行政区划的物流规划,也包括按经济区域组织的物流规划,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物流规划;既包括大型企业集团物流总体规划和所属企业和部门的物流规划,也包括某一类企业如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农机、医药等专业物流规划;既包括商务、外贸、供销等全国系统各级主管业务部门的综合物流规划,也包括危险品、应急物品等特殊行业和特殊功能的物流规划等等。每一种物流规划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物流市场、物流企业等方面内容,物流企业内部也有自己的远期、中期和近期业以及各个方面的规划,如此等等。由此可知,“新网工程”为实现国内贸易和行业系统发展的目标,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浩繁、任务艰巨的工作。

  物流规划也主要是指物流要素空间布局的合理和时间衔接的紧凑,谋求时空效益的最大化。物流功能通过物流节点来实现的,从微观上说,物流节点是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终端网点等。从宏观上看,城市是国际物流、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的节点,也包括许多微观物流节点。成为物流节点的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完善城市物流设施,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

  在微观物流节点上考量,就要求无论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还是物流网点,都有各自规划要求的空间地域指标约束。供销合作社在规划物流节点时要遵循这些规律性要求。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例,园区占地规模较大,地势开阔平坦,为未来预留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农产品物流量将增大,可能对物流园区的规模和功能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因此,园区必须具有足够的可拓展空间,以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从空间角度看,供销合作社规划物流节点有三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供销合作社系统多种物流节点需要统筹规划,科学理顺同一区域的物流节点之间的关系,实现系统物流空间效益的最大化,保证物流运行的顺畅、高效。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点很多,遍布全国城乡各地。但是,目前还没有全国和经济区域的统一物流规划,更多的是各级供销合作社行政区域性的物流规划。物流规划区域内部不统一、区域之间不协调的现象不时出现。由于早年“物流热”兴起和眼下“新网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很多地方开始“跟风”建设,且大都侧重于开发新的地段,建立新的物流节点,而许多供销合作社不少老旧网点却被闲置,新建网点又增加了物流成本。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按照空间效益理念规划自己的物流节点,尤其是要统筹规划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农资及再生资源物流的网点数量及布局。如今,在特定的区域内,常常出现两个相邻省社、县社物流节点重复建设、彼此竞争的情况。解决此问题。就要求上一层级供销合作从物流空间效益通盘考虑,科学合理地布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经营网点。

  第二,供销合作社物流节点要与系统外的物流节点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

  目前,我国的物流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在地区、行业、企业间分散着许多闲置的物流资源。10多年前,我国各地开始 “物流热”,到处兴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现在,业内专家们特别强调,物流设施建设要上增量和盘活存量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避免重复建设,勿蹈前几年“批发市场热”的覆辙。由于缺乏宏观的统筹规划,许多码头、仓储、专用线利用率很低,目前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因此,在新建物流设施的同时,要重视现有(存量)设施的盘活和整合,做到少投资、多收益。

  按照物流科学要求,物流节点规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去确定节点的规模。物流节点建设规模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行多元的全局和局部科学预测,包括近、中、远期预测。第二是要充分了解同行业发展状况,如企业数量、生产能力、市场占有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供销合作社的网路只有这样科学设置物流节点,才能取得整体效益最大化。

  第三,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特色建立不同类型的物流节点。

  根据当地资源特色,物流节点能分为末端消费类物流节点和生产类型物流节点。一般接近末端消费者的物流节点,一般较多且分散,储运配送成本相对也高。因此,若以末端消费通路为主,配送中心则应设在接近消费者的地区为宜。日用品配送中心一般是以县乡村的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适宜设在靠近城市边缘,交通方便的地方。相反,若以上游原料或半成品的供应为主,则以接近生产厂家为宜,如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则应设在农副产品生产地,即靠近乡镇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合适。在评估整个配送网络成本时,网络终端的分布与节点配置之间必须取得平衡,以求得物流节点空间效益最大化。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