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吉林省加快推进“三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品质,才能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的同时,谋求更大的发展。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农村信用社实现科学发展,要着力推进“四个转变”:在发展理念上,由业务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在发展定位上,由服务“三农”向服务地方经济并重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做大做强”向“做精做优”转变;在发展动力上,由利益引导向全面激励转变。有质量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要把工作中心和着力点转移到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品质上来,转移到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上来。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切实转变经营模式。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产品、服务进行细分。转变经营机制,推进流程再造,逐步建立起交叉覆盖前、中、后台的市场营销体系。
在经营产品上,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要有方向、有目标的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快推进农民有效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大力开展个体工商户门市房抵押贷款和公务员担保贷款业务。
在服务功能上,由提供传统结算业务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变。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还相对滞后。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搭建电子化交易平台,扩大服务领域、拓展经营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审慎地开办票据、外汇、咨询、财务顾问、担保、代客理财等新业务,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第三,以提高效能为重点,切实转变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
在管理理念上,由行政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农村信用社虽然属于企业性质,但行政化管理色彩偏浓。要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通过适当下放省联社经营管理权限、调整县级联社内部机构设置等措施,突出县级法人的经营主体地位。
在管理方式上,由同一管理向差异化管理转变。改革之初,各联社面临的问题相同,必须严格统一要求。
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农村信用社管理层级多、链条长,管理粗放。要从规范基础工作入手,规范操作,逐步实现制度全面化、责任明确化、操作流程化、管理科学化。
第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团队建设。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打造高素质团队,是实现农村信用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在推进产权改革的同时,大力加强“以社为家”价值理念的建设,强化“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把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荣辱观,“企业发展个人受益”的利益观,“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职业观。
在高管人员领导能力建设上,由落实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要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新市场、新产品的开拓,改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实践。
在员工业务技能提高上,由适应型向专家型转变。要加强员工成长机制建设,增强员工自我提高的内动力和自觉性。要按照不同岗位和市场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技能精良、开拓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一支忠于职守、技能娴熟、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员工队伍,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