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将出席党的十八大,是一分荣耀,也是党对农业发展、对棉花行业以及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视,更是对我所做的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心和重视。” 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卢怀玉开宗明义。“说实在的,能参加党的十八大,挺激动的。”卢怀玉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对当选十八大代表的喜悦心情。
为棉农作“代言”
“棉农是弱势群体,需要保护,需要有人带领他们发展”,从业这么多年来,卢怀玉对2008年因棉花价格一路下跌、棉农惨遭严重损失的“棉贱伤农”事件仍旧记忆犹新。2008年,全国棉价持续走低,他代言百余名棉农写了一封反映“棉贱伤农”情况的信件。这封信经中国棉花协会递交到中央有关部门,并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很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大新棉收储力度、稳定棉价、扶持棉花生产的政策措施,及时地稳定了棉花市场、减少了棉农的损失、保护了棉农利益。
中国是世界上的棉花大国,不仅棉花面积、产量占世界第一,而且也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落后的现状和如何保持棉花的可持续发展一直让卢怀玉忧心。
早在1985年,卢怀玉的父亲便联合12户农户成立了国欣总会,联合起来种植棉花,卢怀玉自幼便耳濡目染。“我是棉农的儿子,对棉花、棉农有天然深厚感情。”所以从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留京进机关或出国留学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国欣总会工作。
当时,由于我国的棉花单产水平低,抗虫棉种还受制于国外,棉花良种抗病虫害能力弱,特别是棉铃虫肆虐国内各大棉区。这些卢怀玉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为了让农民摆脱困境和不受制于人,卢怀玉潜心研究和寻找有关防治和对抗棉铃虫的“良方”,培育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抗虫棉种。
正在此时,中国农科院转基因抗虫棉技术研究已获突破的消息,让卢怀玉眼前一亮,他找到了一扇研制抗虫棉种的窗口。于是,他建立起了抗虫棉科研团队,带领技术骨干14次进京考察转基因抗虫棉技术,重金引进3个抗虫棉新品种。接下来的5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带着棉种南下海南,北上新疆戈壁滩,建立植棉基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0年,卢怀玉联合国内抗虫棉及育种领域的专家在北京进行技术攻关。4年后,卢怀玉培育的第一个抗虫棉品种终于通过了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中国转基因抗虫棉认定。
一次次突破难关,一次次填补空白。2008年,“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欣棉6号和8号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1000万元无偿资金的支持。目前,农研会已有11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并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中棉10”的种植推广,被专家誉为“棉花生产历史上划时代的成果”,让我国北纬38度以北区域不能种夏播棉成为“过去时”。
如今,国欣总会规模繁种农场已达8万多亩,棉种市场占有率达8%,使国外抗虫棉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下降到微乎其微。
保护棉农利益
“农民包括棉农是最需要帮助的人群,他们很辛苦,付出很多,但是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收入。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帮助棉农增收,棉农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拿你当亲人家人的感觉,这会让你很感动,比你挣几万块钱更愉悦。为棉农服务,我作为一个基层党员来说,把这个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说起工作,卢怀玉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和棉农结下的深厚感情。
卢怀玉能如此深得棉农的信任和依赖,是他用自己的真诚之心在长久的为农服务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当初卢怀玉将3个抗虫棉新品种引荐给棉农种植时,其中一个品种抗虫性较差,引发95名会员联名以“假种子坑农”、“治虫指导失误”为由与国欣总会对簿公堂……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卢怀玉最终找出了抗虫棉抗虫性较差的原因:散户繁种良莠不齐,造成种子质量无法控制。他力排众议决定:取消散户繁种模式,采用当时国内尚无先例的大面积农场繁种,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2007年,因连阴天气,山东基地繁育的“中棉23”播种后发芽率下降,虽超过72%的国家标准,但没达到自定的80%要求。他和工作人员历时3个月,辗转5省市几千公里,召回了65吨棉种。为此,国欣总会损失了220多万元。“无论损失有多大,也要将这批棉种原价收回,我们不能让农民吃亏。”卢怀玉说。
卢怀玉认为,好棉种的成功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要将它们推广到田间地头,服务棉农种出好棉花才是最大的成功。于是,2002年,卢怀玉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技术协会棉花种植专业委员会,在农忙时节下乡服务,手把手指导棉农种植。
由于棉农对市场的信息不畅,科技生产水平有限,单打独斗的植棉方式无法保障棉农的利益。2006年,他组织成立了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及时为棉农提供各类信息。每年,他还组织全国各地的棉农集中培训,邀请专家现场讲座,给棉农们发放误工补贴,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技术回,直接受益的棉农达到42万人。
靠着这种为农服务的诚信,卢怀玉赢得了棉农的心。截至目前,他的国欣棉种在全国已经拥有了6万户农村会员,棉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工价格的上涨,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并没有优势,这与我国棉业在国际中的棉花大国地位并不相符。”对今后中国棉业的持续发展,卢怀玉表示,生产上,一方面在怎样控制棉花成本上做文章。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带领棉农实施规模化种植,提高棉花生产的科技含量、机械化作业,减少用工,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单产和市场竞价权等。另一方面,发展优势区域种植,特别是比较适应棉花种植的新疆地区、沿海的滩涂地。
卢怀玉说,自己的人生已经扎根棉业,以棉立业、以棉富农、以棉惠民、以棉报国的人生目标永远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