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供销合作社人,第一次接触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报纸是在2005年,那个时候正好是中华合作时报创报十周年,当时我刚从部队转业到供销合作社工作,对系统的工作十分的陌生与茫然。于是,中华合作时报便成为引导我进入供销合作社广阔舞台的良师益友,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从各方面了解和熟悉了供销合作社的事业。几年来,我一直关注并订阅着《中华合作时报》,它伴随我在供销合作社各个部门工作的全过程。
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喉舌,《中华合作时报》一直以来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报道了全系统创新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在社会上树立起了供销合作社的新形象。如今,经历十七年岁月洗礼的《中华合作时报》更显得成熟与稳重,中华合作时报社已从报纸发展成为集杂志、声像中心、网站、短信平台与手机报为一体的综合性传媒机构,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层次,发展是喜人的,成绩是骄傲的。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为此感到非常的高兴。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员,我更希望看到合作时报能越办越好,越办越出彩,越来越深入到广大读者的心中。
本着良好的意愿,在此提出两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共识:一是希望更多地关注基层供销合作组织体系发展。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供销合作社的根基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之中,离开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鞭长莫及。市场经济转轨后,全国基层供销合作社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进行了人员置换、资产剥离,基层社成了空壳;有的经营手段与形式滞后,基层社名存实亡;有的干脆关门转包经营,基层社退出舞台。为此,希望时报多些篇幅介绍各地基层社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多形式引导和推进各级供销合作社发展、重建基层组织体系,把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前沿阵地筑牢固。二是希望成立时报创意机构,办出时报特色来。特色是报纸纵贯市场的通行证,要赋予《中华合作时报》新观感、新内涵和新价值,推广、整合系统资源优势,唱好农副业与报纸业双嬴、双发展的好戏。
最后,真诚祝愿中华合作时报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报道更多、更好、有价值的新闻,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江西读者 李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