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行“跨界”电商靠谱吗?

本报首席记者 蔡 靓

  今年的“双11”,注定是电子商务行业的一个里程碑:淘宝天猫、当当、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巨头攒足了劲铺天盖地地轰炸各种打折、促销、抢购信息,当天淘宝、天猫总交易额更是达到了191亿。然而,“跨界”电商领域的银行系电商却似乎与这场盛宴无关:网站布局依旧略显粗糙,交易量也难望传统电商项背。

  其实,在银行涉足电商之初,就有业内人士发出疑问:银行“跨界”电商,靠谱吗?与传统电商竞争,有谱吗?

  对银行而言,电子商务原本就不是其传统优势项目,其“专注点”也不在电商,这意味着银行不可能倾尽全力去做电子商务平台。

  对客户来说,存在对淘宝等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的“黏性”,要改变其网购习惯,促使他们转向银行开的电商平台购物,在没有显著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可能性也不大。

  “客户用惯了支付宝,在淘宝上买东西已经成了习惯,怎么可能跑到建行的善融(商城)那里淘东西?银行要想把淘宝、京东商城、当当之类电子商务网站的客户都吸引过来,不现实!”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评价道。

  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在商品种类、平台的交易量乃至知名度等方面,银行电商都很难和老牌电商相抗衡。

  虽然一家开了网上商城的银行表示,无意与淘宝等电商巨头一争高下,其真正目的在于从源头上把握商户交易信息、提供融资服务,但在吸引客户乏力、交易量难成规模的情况下,商户的融资需求又如何满足?

  如此发展银行系电商业务,似乎不太靠谱。不过,面对电子商务这块吸引力越来越大的“蛋糕”,要拒绝其“诱惑”实在太难。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18.6%,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38780家,同比增长8%。

  那么,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吸引力越来越大、支付网络化日趋成为主流等不可逆转的背景下,银行又该如何下好电商这步棋?

  搭电商的台、唱金融的戏,或许是个既能凸显银行优势、又能借势现代科技的办法。

  比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从购买理财产品、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服务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则能将银行提供的专业化金融服务与传统电商提供的普通商品区分开来,对客户更具吸引力。

  此外,与银行自身产品结合紧密的电子商务产品也较易推广。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就曾表示,“我们只做与主营业务高度相关的电商,比如与我们的商务卡黏合度很高的商旅服务。”他认为,对淘宝等电商而言,规模经济和配送都非常重要,“招行只做标准化的电商产品,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再建一个京东或淘宝。”

  只有更好地借电商平台发挥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才能锁定客户资源,服务客户,走上“靠谱”的电商之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