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带还在闪光

杜弘林

  前段时间,整理电脑里的照片。身为记者,电脑里储存最多的便是四处采访时留下的影像资料。特别是数码相机普及的今天,“咔嚓咔嚓”随手拍,不用多久,电脑硬盘就被占得满满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整理工作变得很容易——图像质量高的、能够使我有所触动的就保留,其余一概删除。删着删着,看到一张半红半黑的照片。上半幅画面红得耀眼,是朝霞;下半幅画面黑成了墨色,好像是——海带?端详了许久,我终于看出了照片的内容,回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那是一次在海岛上的采访。巧的是,与我同行的一位宣传科长曾在这座岛上当过兵。“退伍25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再次登岛。”他的兴奋,全都写在脸上。当晚,我们一行人下榻在信用社的宿舍里,潮湿的空气和陌生的海腥味令我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早上还不到6点钟,这位科长就喊大家起来去海边看日出。迷迷糊糊的我走在后面,连相机也懒得掏出来。

  海岸是石头滩,高高低低本就不好走,而且还大块大块铺满了渔民晾晒的海带。远远地,我看到这位科长围着一大片海带转来转去,拍个不停。待我走近了,他仍然在认真地找角度、对光线,比给人物拍照还精心。

  “我当兵的时候,就帮渔民收过海带。”看我站在一边一脸的不解,他解释道,“我第一次发表文章,就写的这个事。当时投稿到《解放军报》,没想到一下就被采用了。豆腐块大的文章,得到的稿费跟那会儿当兵一月的津贴差不多。”他说完,便又顾着给海带拍照去了。

  海岛归来,赶忙完成了计划内的稿件写作,这次海岛之行也就渐渐地被时光浪潮推到脑后去了。三个月后,偶然造访这位科长的QQ空间,发现其曾为此次海岛行写了一篇洋洋洒洒,长达五千字的散文。其间,描绘了岛上的海浪、岛上的月光、岛上的营房还有岛上的人;其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青葱时代的感怀和采撷,更是不减当年的、经过时光蒸馏凝结的激情澎湃。

  这激情,也许从他笔下对海带的记叙第一次迸发,一直保持到今天。

  “你的空间里也应该多放点照片,还有你自写的大作,这也是一笔财富呢,多好。”咨询过我在空间上传照片的方法后,他对我建议道。自那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空间里已经上传了500多张照片,都是在历次采风中留下的。而对于他的建议,我嘴上应承着,心里也表示了赞同,却迟迟未曾落实到行动上。

  “忙不是借口。”我对自己说。纵然工作再忙,也需要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和对创作的激情。特别作为文字工作者,保持创作的激情才是文字大厦成长高耸的内生动力,否则,只一味机械地“码文字块”,难免最终轰然崩塌。

  在那位科长的空间里,精选出的“海带照”明艳动人——水灵的海带上映射着朝霞,光芒万丈,他把它命名为“收获希望”。对于自己电脑里这张半红半黑的海带照片,我选择了保留。虽然它只是我在等待中随手拍下的,但它却仍然能够在我的脑海里闪耀出创作的灵感,折射出激情的可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