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购物中心向内地城市的延伸发展也意味着内地大佬们将面临着更多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未来在购物中心的发展上将遇到更多的挑战,但是也为我们内地的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学习思考的对象。
首先,社区型购物中心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城市中心化和区域化的态势发展,大型或超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空间将会受限,取而代之是中型购物中心发展将会异军突起。中型购物中心有其规模不大、前期投入较少、市场适应性更为灵活的优势,在规模上2~5万平方米的区域型购物中心将更适于城市区域型聚居的规划发展。
其次,购物中心多元化,必须找准定位。太古集团在香港同时经营4个购物中心,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建筑设计和市场定位上却各具特色。当然,这些准确的定位是基于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在经营中的不断总结和及时调整。
优质服务是购物中心成功关键要素,包括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对比香港的购物中心,国内购物中心内的服务提升更注重硬件服务,而在软件服务方面往往有所缺失。在特色营销方面,香港购物中心往往配合主题与一些社会机构举办不同类型活动,打造有口碑的招牌活动,从而提升购物中心的知名度、加深消费者对项目的印象,文化营销也将是今后商业营销推广的一个重要趋势与方向。
值得一提是,综合型百货主力店的规模占比缩小,取而代之是以品类划分为主的主题店作为购物中心的次主力店。多个次主力店组合占购物中心经营组合中50%以上的比例。例如时代广场的次主力店就包括玛莎百货、ZARA、丰泽电器等。超市、电影院、餐饮仍是三大主力配套业态,但档次级别趋于多元化。
在招商组合上还要强调自身的特色与不可替代性。除了主题策划突出特色性外,还需在招商组合上强调自身的特色与不可替代性,而自有品牌或主力店的打造也是出路之一。例如香港K11商场招商时引入了国外众多品牌首次进港开设旗舰店或第一形象店,使得其独立个性体现更为突出。而日本永旺集团开发的吉之岛未来街市则通过打造冰鲜海产、日本食品、生活用品为经营特色,使得其超市有别于其他的大卖场,规避了对外招商的压力与同质化竞争问题。
此外,购物中心需具备更鲜明的主题特色。在购物中心的策划上,主题将成为每个购物中心的第一特色。例如K11定位香港首个购物艺术馆,其主题概念在于购物的同时体验文化艺术生活,在陈列上邀请知名艺术家为其设计、制作专属艺术展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