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的几年间,有幸做过一些人物专访,数量虽然不多,但感触却不少。人物采访难的是与采访对象投缘地聊下去。而一旦聊开了,每一个人物采访结束后,都会在你的记忆中留下几段回味良久的故事。
一年冬天,趁着回老家过春节的时机,通过家乡省联社的张主任约到了一位基层的“金花”——李主任做人物采访,为来年的“三八节”专版做准备。
见面之前,张主任就告诉我,李主任在基层工作,而为了赶来接受采访,她提前坐了两三个小时的车赶过来。
单独的面对面采访时,我看到了李主任一脸的疲惫,并闻到了她身上浓浓的虎骨膏药味儿。
“其实,没啥好采访的,有这功夫,想休息一会儿。”李主任先开口了。
“没想到,基层的工作,会这么累人?!”我顺势承接了一句。
“你信不信,我从十一月底回收贷款开始到现在,三个月了,没睡过一个整觉!”说着,李主任喝了一口浓茶,“这一年我们信用社累计放了一个亿的贷款,都是1000元、2000元这样的,最多的也只有3000元多,都是农民买种子化肥用,笔数多,金额少。到收贷款的时候,都很担心啊。”
李主任说,自己的失眠症,也不只是今年才有。每年收贷季节的三个多月,她都会这样。什么时候贷款收完了,什么时候开始踏实地睡个整觉。
说着,李主任咳嗽了两声。
“感冒了?”我关切地问。
“不是。”李主任喝了口茶,压了下咳嗽。“是咽炎。”
“在农村工作,条件不比城里。”李主任说,“农村人抽烟厉害,为了干庄稼活时提神,也是图个省钱,都是抽那种自己种的旱烟叶,劲儿大味儿呛。收放贷款的旺季,我们营业厅每天都能扫出一两撮子烟头。”
“我这咽炎……”李主任顿了顿,“就是天天坐在营业厅楼上办公,给楼下窜上来的烟呛出来的。”
采访到这儿,我大脑的思路自己打了个岔,没及时地接话。在做采访准备时,我曾跟张主任了解过,这个李主任是个业务能手,这几年的业绩一直被省里看好。这一年,她还是省里的标兵。可是“英雄难做”,因为除了李主任告诉我的失眠、咽炎,在她端茶的空档,我还看到她两个手腕上,各贴着一贴膏药。
采访结束后,我思绪良久……
硕硕果实的孕育,离不开风吹雨打的磨砺;同样,荣誉的背后,一定凝结着辛劳的汗水与欣慰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