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莫让“阳光信贷”患上“白内障”

河南省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李延庆 孙清晨

  银监会推行的“三大工程”之一的“阳光信贷”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受到贷款农户的欢迎。然而,还有少数农信社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使“阳光信贷”蒙上了阴影,达不到透明要求,有悖于“阳光信贷”的初衷。

  “阳光信贷”的要义体现在“透明、便民”上。透明,即把农信社的贷款条件、办款流程、贷款利率、服务承诺、监督方式公开于社会、公知于大众;便民,即要为贷户提供方便条件,如实行“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制”等。可在实施过程中,有的行社虽然设有阳光办贷处,位置却设在农信社住宅区中一个小角落,没有导向标牌,让群众不好找;有的办贷处虽具备公开条件,可三天两头无人承办业务,“铁将军”把门,形同虚设;有的公示栏内缺少承办人照片、电话和监督方式,使客户无法监督。这种透明不到位现象,群众形象地比喻为阳光患上了“白内障”。

  要使“阳光信贷”真正彰显出透明、方便作用,一大前提就是必须把“阳光信贷”看成是整肃社风的迫切要求,是合规经营必然选择,是解决群众贷款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转变经营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助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必须当作经营中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把“阳光信贷”工程打造好,并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对阳光操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从网点到联社要层层设立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给贷户制造麻烦、附加贷款条件、违反信贷承诺、不按程序办贷”等不良违规现象,及时调查澄清,并向投诉者公布处理结果。要深入广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通过板报、广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让广大群众了解“阳光信贷”有关政策、包含内容及服务对象,为“阳光信贷”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