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强监管:化解舌尖上的风险
——山东“速生鸡”事件对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 本报记者 任智超 张成

  近日,山东省多地的养鸡场违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养殖肉鸡的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件中,多家养殖场及食品加工企业在肉鸡养殖、加工等生产流通环节都违反了养殖用药规定,暴露出了缺乏监管等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国已颁布了《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兽药管理条例》以及《无公害食品鸡肉标准》来规范肉鸡的养殖与加工,严格规定了肉鸡在养殖过程中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及相应的停药期,同时要求养殖农户要建立养殖记录档案以记录肉鸡在养殖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和健康问题,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参考信息。

  然而,山东等地的养鸡场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这些规定严格执行,反映出了肉鸡养殖存在监管漏洞以及养殖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肉鸡在养殖过程中为何要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及如何加强肉鸡的养殖和加工管理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日前记者对有关的专家以及一些从事肉鸡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了采访。

  养殖户:

  喂食抗生素是普遍现象

  “一般来说,只要是养殖肉鸡,都会使用抗生素,”云南昆明青山养鸡场的负责人李伟表示,“现在每个养鸡场的环境都不是很好,所以鸡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不使用抗生素,这些鸡根本活不下来。”据悉,昆明青山养鸡场已经营近30年,目前饲养产蛋鸡25万只,是昆明较大的养鸡场之一。李伟表示,他们的养鸡场也会给鸡使用抗生素。他告诉记者,为防止传染病等病情,在养鸡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北京圣林生态农庄负责人林剑也向记者表示,“在鸡的养殖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随着当前工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鸡的产量,加快生产速度是各个生产者所着力追求的,而在扩大量化生产的过程中,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鸡的生存率,缩短出栏周期就必须要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 北京市圣林生态农庄是一家以生态方式养殖供应有机鸡蛋的农场,林剑对记者说,“我通过9年的时间才初步探寻出不使用抗生素来保障鸡的生存率的方法,但这类方法仅适用于养殖1000只鸡的小规模生产中,目前不使用抗生素来开展大规模养殖无法保证鸡的生存率。”

  合作社:

  加强监管 实施标准化生产

  “我们的合作社采取标准化、规模化的管理方式来养殖肉鸡,在生产的全过程对社员实施统一化的管理,从饲料的使用到屠宰前的检验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有效确保了合作社肉鸡的质量与安全。”北京市岭东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福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养殖场是标准养殖场,不会存在使用违规药物的问题。合作社里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农户养殖,同时北京农科院畜牧技术研究所还不断向我们提供有关肉鸡养殖的指导,使我们形成了种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放养、统一屠宰等一条龙式的良好规模化管理,通过提升养殖质量来推动合作社发展。”

  据介绍,北京市岭东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合作社下设9个分社,辐射全县16个镇。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合作社肉鸡的养殖规模已从成立时的350万只扩大到现在的1000万只,合作社的社员也从当初的260户增加到了现在的1020户,社员户均年增收达6万元以上。目前,该合作社也是北京市密云县唯一一家经农业部批准的家禽定点屠宰企业单位。

  陈福兰对记者说:“为了在养殖过程中强化对社员的监管,合作社还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分社和每家养殖户对肉鸡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包括肉鸡的用药情况,以及养殖生产记录等。同时,合作社还会对社员进行集中的培训,为社员传授养殖技术和防疫防病知识来提高社员的养殖技术。此外,肉鸡在上市时,合作社对社员饲养的肉鸡统一检疫、统一收购、统一屠宰,有效确保上市肉鸡的质量与安全。”

  专家:

  完善市场环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此次发生的山东“速生鸡”事件引发了各方对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讲师毛飞对此表示,“‘速成鸡’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辨别能力较弱,消费者无法准确地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二是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收益,迫使农户去追求低成本的生产。三是农户生产较为分散,无法成为有效的责任主体。‘速成鸡’事件实质上反映出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尚不完善,同时从生产到销售都缺少有效的监管。”

  对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毛飞表示,“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中的积极作用。要利用合作社这个农民经济组织的目标优势、组织优势、品牌优势和主体优势进一步规范农民的生产,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施统一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从而有效保障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此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在增强监管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环境,通过市场引导的方式来促使生产者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认识。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上来,以此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背景链接

  山东多地“速生鸡”养殖违规喂药

  本报讯 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在《朝闻天下》节目对山东省多地饲养白羽鸡违规喂药的事件进行了报道。据悉,山东省青岛、潍坊、临沂、枣庄等地在白羽鸡养殖的过程中,为使白羽鸡“速生”,一些养殖户违反规定喂食抗生素、违禁药等。同时,一些加工企业在收购白羽鸡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检疫并伪造白羽鸡的生产记录档案,为白羽鸡的食用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据了解,白羽鸡生长周期很短,养殖40天便能出栏,是目前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鸡种。由于具有养殖期短,肉质嫩,便于分割、烹饪等特点,多家知名快餐企业将白羽鸡的鸡肉作为食用原料。目前,白羽鸡的养殖在我国肉鸡的养殖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山东省作为我国白羽鸡的养殖大省,目前每年出栏白羽肉鸡达20亿只,占全国的生产总量的1/4。

  据介绍,山东省多地在白羽鸡养殖过程中通常24小时不关灯,使鸡不分昼夜地采食来加快生长速度。由于生产速度过快,以及养殖密度过大等原因,鸡在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有病死的情况发生。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鸡的死亡率,山东省多地的养鸡场采取喂食抗生素类药物的方式来增强鸡的存活率。

  据了解,一些养鸡场在鸡出生到出栏的40天时间里要喂食多达18种的抗生素类药物。滕州市盈泰食品公司颜楼养鸡场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防止产生耐药性,需要定期更换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根据农业部在2001年颁布的《肉鸡饲养管理准则》规定,肉鸡在出栏前7天,禁止饲喂含有任何药物及药物添加剂的饲料,并要严格执行停药期。而山东多地的养鸡场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间停药。此外,平度市崔家集镇袁家庄和滕州市西郑庄的一些养鸡场还违反了我国的《兽药管理条例》,使用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以及地塞米松等禁用抗病毒和激素类药物。

  此外,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盈泰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在收购、屠宰和加工白羽鸡时没有按照我国《无公害食品鸡肉》标准在加工前对肉鸡进行检验。并且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等还违反了《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帮助养殖户编造肉鸡养殖记录等。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已经要求对有关事件和部门迅速组织调查核实,依法严肃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青岛市相关部门已经对报道中被曝光的崔家集镇袁家庄村养殖场进行了查封,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也被责令停产整顿。相关部门已经对其原料产品全部予以封存,并取样监测。(欣 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