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上,行长下达了一个“政治任务”:每个信贷员都要“结对”帮扶困难农户。而李寡妇是重点帮扶人群。
谁去“结对”帮扶李寡妇呢?有人提议老张最合适,众人哄笑,对,老张最合适。老张心有不愿,但又不好说什么,就这么定了下来。
会后,同事们笑说老张与李寡妇“结对”帮扶,是“天作之合,地作之巧”。
其重大理由是:李寡妇孤儿寡母,家庭经济困难,儿子上学急需用钱,结对帮扶正是“雪中送炭”;其次是李寡妇所在村是老张多年信贷包片点,老张人熟地也熟;最为重要的是,人们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而老张是有名的“妻管严”,这样会堵住“绯闻”的嘴。
老张虽接下了“最幸福的事”,却难成幸福的人,一要让“醋坛子”老婆放心,二要真的帮人致富,这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老张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对老婆封锁“结对”消息,助李寡妇养鸡致富。
李寡妇听说有人愿帮自已致富,自然是求之不得。说干就干,贷了10万元,选址建厂购设备,两个月后,3000只雏鸡就入了笼。老张帮着联系了技术员,自己也隔三差五到厂子里去看看。看着雏鸡一天天长大,老张打心眼里高兴。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老张常往李寡妇家跑的事,终究还是被自家的“醋坛子”知道了。
“醋坛子”跟踪调查,没发现“可疑事端”,心中“憋着一股子气”,与老张大干一场,吵罢闹罢,使出“家法”:从此不许再踏入李寡妇家一步。
老张口头答应了妻子,可心里忍不住想着李寡妇家的鸡场,时不时向别人打听鸡场情况。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鸡场防疫出了问题,一下子死了一百多只雏鸡。老张不顾三七二十一,跑到鸡厂,李寡妇正泪水涟涟,说不想养了,鸡子死得让她怕极了,想找个人把鸡厂卖了算了,能少亏点就算万幸。
老张一听急了:不要卖,我帮你,一定帮你把鸡养成!
李寡妇说:“张大哥你是个好心人,你家的事我也听说了,我不想因我家的事让你们夫妻不和。”
老张说:“你不用担心,我媳妇是刀子嘴豆腐心,我会让媳妇同意的。”
连着一个星期,老张天天抢着作饭,抢着洗碗,抢着洗衣服。媳妇看出了蹊跷,说:“不用假装殷勤。”
老张趁热打铁,把李寡妇家的事说了,说寡妇家事不容易。就像媳妇自已,丈母娘一人带大两个孩子,要不是经济困难,妻子也不会考上大学不去读。
一下子说到了妻子的痛处,没读大学是妻子的一块心病。妻子不忍心看到李寡妇的孩子重走自已的老路。
同意了老张帮助李寡妇,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老张每次去,必须把她也带上。
老张信守承诺,每次去把“秘书”带上,二人共同帮着上料拣蛋,老张乐得轻松。
第一茬鸡养下来,李寡妇赚了三万多元,尝到了甜头,第二茬鸡增加到4000只。老张和“秘书”跑得更欢了。
入冬,第一场雪来得猛,来得大,不长时间便堆起了厚厚一层。老张突然担心鸡场能否经受得住大雪重压,忘了“家法”,火急火燎地一人往鸡场赶。
谁知,老远便听到了媳妇“大嗓门”。糟了,二人在干架?
走近一看,媳妇与李寡妇有说有笑,正在清扫鸡场顶部的积雪。
老张有些发愣,媳妇催促道:“还磨唧啥,还不快点帮大妹子清雪。”
一丝温暖,一丝感动,爬上了老张的眉梢,老张觉得这事来得“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