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12月27日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盛大开业。
2.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张良庆(右三)出席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全市首家 村镇银行——安徽青阳九华村镇银行开业仪式。
3.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举办首届“我为农商行添光彩”服务礼仪大赛。
4.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与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举办2012农村金融银行家圆桌论坛。
5.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为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6.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胡孝峰(中)送金融服务上门。
开篇的话
五载征途,岁月如歌,气势如虹。
2007年12月27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在池州大地上整整耕耘了50年的贵池区农村信用社改制为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并正式挂牌开业,成为全国第16家、安徽省第3家、池州市第1家农村商业银行。
从诞生之日起,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就致力于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凭着诚信、胆略和实干,扶持“三农”、服务社区、助力小微,推动池州经济的战舰壮阔前行。
五年弹指,白驹过隙,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借改革之力、凭赤子之心,九华农商行人立足当地,于大气从容中,慎思疾行,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创业的壮丽诗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资产规模已跃居池州金融机构第一位。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十佳单位”、“池州市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服务区域经济特殊贡献单位”……荣誉室里满载的,是认可、是收获、更是充满汗水与喜悦的点点滴滴。
五年是一个节点,九华农商行在同业中表现卓越,傲视群雄;五年是一个起点,踏上新征程的九华农商行人,期待在更高更广阔的天际翱翔。
1
明确市场定位
打造一个立足本土的银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间竞争越发激烈,曾经被认为是“蓝海”的农村金融市场,已逐渐成为大型商业银行争相涉足的“红海”。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该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是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的崛起之根、立行之本。
“改制不改向,走差别化、特色化的经营发展之路。”早在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之初,该行就确立了“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并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创新,寻求突破。
“一个立足,三个服务”的市场定位,虽然说起来简洁,但却很明确。水滴之所以能够穿石,不仅因为水滴的锲而不舍,更是因为无数个水滴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而“一个立足,三个服务”的市场定位,就是九华农商行实现远大征程的一大“航标”。
九华农商行成长的五年,是服务“三农”的五年!作为根植池城大地的农村银行,九华农商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把银行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农村社区的银行”。五年来,九华农商行统筹推进支农惠民工程,大胆实施金融创新,填补了偏远山区金融服务空白,实现了辖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五年来,九华农商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部署,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扶持,积极探索为现代农业相关主体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截止到2012年12月底,该行农业贷款余额39.0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9.33%,有效地满足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九华农商行成长的五年,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五年!该行认真分析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的一系列倾斜性的政策措施,增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拓展的主动性,培育和开发中小企业潜在市场,推动金融服务向区域推进、向基层推进、向小微企业倾斜。该行开辟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改革业务管理流程,实行小企业贷款限时办结制度,同时加大产品研发,积极创新抵质押方式,先后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多种抵质押担保方式供小企业选择,提高了企业融资的成功率。截至2012年底,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8.81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25.01亿元,增幅达658.16%,成为全市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金融机构。
九华农商行成长的五年,是支持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该行紧紧围绕池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工业强市”战略,加大支持各大园区建设,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服务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紧盯省市重点扶持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身打造金融支持政策和产品,做好金融创新产品和配套服务工作,全面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政策要求,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九华农商行成长的五年,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五年!九华银行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回报人民,总是第一时间为灾区和弱势群体奉献一份爱心,捐献一份力量,送去一片温暖。在“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害、青海玉树地震灾害、池州2010年夏季特大降雨灾害等救助活动中,该行向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多元,捐献衣物近100件,并积极响应中组部交纳“特殊党费”的号召,全辖党员交纳“特殊党费”4万多元;向石台县少奇小学捐款5万元;向敬老院捐款10万元;赴东至县张溪镇为74名留守儿童征订“爱心”书籍;向贵池区120名大学生村官赠订《农民日报》;为东至县张溪镇湖光村捐赠修建公路款10万元等。五年来累计捐赠各类善款及物品近150万元。
九华农商行成长的五年,是数说腾飞的五年!截至2012年12月末,九华农商行各项资产总额达91.84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64.7亿元,增幅238.39%。各项存款80.58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57.31亿元,增幅246.28%,各项贷款56.34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41.75亿元,增幅286.15%。五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上缴各种税收1.71亿元,已成为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
2
完善管理体制
构筑一套科学创新的体系
在当前金融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表象下,单纯的产品创新或许只能维系一时的领先,而源于思维创新、切合客户需求的管理机制创新,能从根本上变革银行的经营运作体系,为银行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业务流程简洁、链条简短高效、防范风险机制完善,已成为池州九华农商行在竞争中的“利器”。
从前,农村金融机构将从事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称为“信贷员”——这多少有着银行以自我为中心设计职位的意味。而在市场化过程中,客户的金融需求由单一的存贷需求,转变为多种需求,银行也越发意识到客户的重要性,于是,“客户经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九华农商行自成立后全面实行“客户经理制”,在这背后,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客户经理制”其实只是该行完善管理机制工作的一个方面,流程银行建设正成为该行管理机制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该行坚持以流程为核心,整合资源,实行扁平化管理,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控制力,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三定”及整体转型方案,提高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推动业务、管理流程化建设。
流程银行的构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体系。
一方面,该行结合池州市地域特点,重点强化推动区域市场营销和客户经理团队建设,重新定位业务发展战略及运营模式,改进业务管理及发展方式,探索构建灵活的运营模式,不断增强运营模式的灵活度,培育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比其他行业更需要严格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九华农商行对前中后台职能进行明确地区分,建立了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业务运行机制。按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该行建立了以业务与管理部门为第一道防线,合规与风险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为第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机制。三道防线,形成了一道风险防火墙。
可以说,九华农商行的流程银行建设颠覆性地改造了传统的银行模式并使其彻底地脱胎换骨,由此形成了以流程效率为核心的全新的银行管理模式。
改革激发活力,产生动力。
五年来,九华农商行积极探索公司治理机制,让“三会一层”高效地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五年来,九华农商行积极探索产品定价机制、业务流程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向着“流程银行”、现代化银行迈进了一大步;五年来,九华农商行树立了以风险为本的思想,严把信贷质量的“关卡”,控制住了贷款风险;五年来,九华农商行人精益求精,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让九华农商行的名字,响彻池州大地。
如今,业务流程简洁、链条简短高效、防范风险机制完善,已成为九华农商行在竞争中的“利器”。
3
实施人才战略
锻造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中的一句台词,道出了银行间竞争的关键所在。
“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池州九华农商行董事长胡孝峰的眼中,优秀的人才始终是第一位的,也是支撑该行高歌猛进的不竭力量源泉。
“改制不只是换牌子,要从内部改革,要重点推进人才兴行战略,集聚优秀人力资源,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九华农商行的五年发展规划上,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已无需赘言。
五年来,为了打好“人才兴行”的战略牌、为了切实有效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九华农商行不断探索和尝试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对外,该行以“海纳百川”之势从同业中引入了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通过招聘考试,层层选拔,面向社会招聘经济、金融等专业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对内,建立了“大龄员工”退出机制,并全面推进公开竞聘,规范选拔任用工作流程。
引进人才后,如何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专业型的金融人才,为农商行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人才兴行战略的关键。
为此,该行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员工进行了分层次、广覆盖的培训,累计培训5091人次。这些培训既实用、又管用,助力该行员工不断提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同时,该行还实施了薪酬制度改革,以市场为目标、以岗位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建立了与岗位价值、业绩目标相匹配的薪酬标准和绩效考核体系。“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充分发挥了薪酬机制激励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进入九华农商行工作视为成功的起点。“有不少其他商业银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跳槽’来我们农商行工作,因为这里有快乐工作的氛围,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该行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爱萍介绍说。
“只要你有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会找到施展才华的空间。”该行员工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而探究九华农商行的人才价值观,就是让员工快乐工作,简单共事,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寓于银行事业的发展壮大中,以此迸发最大的创业激情才智。
五年来,该行营造出了良性的发展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能者上、庸者让,真正实现“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为”,形成了一个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良性竞争又充满活力的内部组织氛围。
五年来,该行员工的平均年龄从41岁降到了28岁,人力资源结构显著改善,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的员工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支行带兵人,有的员工经过基层的历练如今已是总行的青年优秀干部,有的员工在管理和经营的不同岗位中游刃有余,行行出彩,锻造出了一支有勇有谋、团结奋进的队伍。
团体强、队伍强,才是真正的强。目前,九华农商行在市场竞争中已经体现出了人才队伍成长的快带来的优势。
4
建设企业文化
凝聚一股厚积薄发的力量
企业文化,其实质是一种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载体的经营竞争哲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年的发展壮大,孕育了池州九华农商行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发展又为该行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一天之计在于晨。2010年开始,“晨会”成为每个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员工一天工作的开始。文明服务工作凝聚全行员工的力量,“晨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该行的企业文化中,成为该行树立“精品银行”品牌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该行启动了网点标准化建设,由内训师团队定期到基层网点,就网点现场5S管理、柜面服务礼仪与技巧、大堂经理营销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和针对性指导,使网点员工真正理解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并践行于日常工作中。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好的,请稍等。”
“请您确认后在这里签字。”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请看我为您核点现金。”
“请核对好您的现金。”
“谢谢光临,请您慢走。”
……
走进九华农商行的各个网点,客户随时都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在用标准的“临柜服务五步法”娴熟地为每位顾客办理着业务;客户随时都可以看到:营业厅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便民设施齐全,员工统一着装、微笑服务……
网点标准化建设对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全行服务水平、展现九华农商行的企业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通过举办周年庆典晚会、服务礼仪大赛、晨会演练比赛、窗口情景演练比赛、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内控建设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九华农商行向员工传播“点滴用心、相伴成长”的服务理念、“创新、创信、创未来”的发展理念,让员工理解理念、践行理念,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充分展现了九华农商行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在实践中,员工们越发领悟到企业文化的理念,九华农商行的企业文化也越发成为该行发展的不竭动力。
5
加大科技投入
搭建一个通向现代银行的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经,科技是农村金融机构与其他“大银行”竞争的短板。通过奋起直追,池州九华农商行将传统业务与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密切结合,利用电子银行渠道优势填补了传统业务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有效扩大了服务客户的半径,充分满足了广大城乡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2007年5月,安徽农金综合业务系统在九华农商行成功上线之后,该行把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银行业务应用推广工作作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本土银行,九华农商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肩负着拓展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使命,也担负起了以现代化手段服务“三农”、服务城乡、服务中小企业的使命。
五年来,九华农商行不断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投入,加强市场推广力度、严抓规范管理,先后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配备信息科技人员5人;在市区和乡镇各网点共布放ATM机52台;共发展POS特约商户698户,布放POS机具742台;设立助农取款点135个,发展金农便民宝商户207户……在“池州人民身边的24小时银行”背后,凝聚着九华农商行持续的投入与付出。
同时,该行还大力推广“96669贷款直通车”和“金农易贷·福农卡”试点工作,不断提高电子银行柜面替代率和电子银行客户渗透率,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银行卡、ATM机、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的非现金支付渠道体系,池州城乡居民拥有了越来越多安全快捷的支付方式。
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九华农商行电子银行业务量平稳增长。截至2012年12月末,累计发行金农卡20.9万张,金农卡账户余额为10.5亿元,安装POS机具742台,POS交易约8.22万笔,交易金额7.58亿元。共注册开通企业网银客户1100户,个人网银客户10598户,注册开通短信业务24632户。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整体业务的发展,也为金融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力量。
而九华农商行对科技应用的探索不止于此。在当今以客户为导向的金融时代,收集客户信息并充分挖掘、调整,设计出高附加值、个性化特色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经营的核心所在。敏锐的九华农商行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上线。”该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介绍,这个系统将形成客户信息的360°全景图,有利于九华农商行进一步细分市场,对客户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今,一系列科技产品的上线运行,使得九华农商行扩大了服务半径,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由曾经的近距离服务“进化”为零距离服务,将惠民服务提升为“惠民又便民”。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九华农商行人众志成城,期待用行动描绘出更为璀璨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