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基于信息技术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并配套拨发了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启动资金。
该项目由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主持研发,是针对我国基层农技推广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利用3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和处理上的移动、实时、定位和视频交互等优势,开发的具有农技咨询、市场行情、农技培训、动态调度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项目将为广大基层农技服务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在后台农业专家的支持下,随时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难,同时,该项目也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农技员的工作动态,以便及时安排任务调度。
无线宽带和智能终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三农”服务水平,同时也为信息产业与农业的结合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据农业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技人员约70万人,遍布农村基层,并且规定每个农技员至少带动10个专业户,如果全部配备智能终端,单此一项就将带动约百亿的终端产值。另外还有每年几十亿元的数据通信费,而且这还仅仅是即将实施的诸多项目之一。如此诱人的市场,无疑对通信设备厂家和运营企业都具有极高的吸引力。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现代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目前,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领域,大多基础服务平台是采用声讯呼叫中心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户的需求,但随着种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语音来解决问题的手段已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大量需要实地、实时解决的问题摆在农技服务人员面前。因此,农业部门便着手筹建新一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视化服务平台,以实现农业专家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
(任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