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备受质疑,但这并未影响其高速增长,仅2012年这一年,就新诞生16.7万家。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68.9万家。
国家工商总局1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68.9万户,比上年底增长32.07%,出资总额1.1万亿元,增长52.07%。这一数字超出业内预期。此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孙中华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较快。
据统计数字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是高速增长:2011年年底,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17万家,比2010年年增长37.62%,出资总额达7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60%。
我国于2003年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工作,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十届全国人大高票通过,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到2008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约10万家。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巨大空间和强大生命力。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认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总体上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谈及如何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总的是在认识上要深入、深化,在摆位上要提升,在力度上要加大,在政策上要强化,千方百计的依法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由国家发改委2012年6月份颁布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支持合作社发展也是泼墨较多,提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
业内人士则表示,预计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将达到90万家。按2012年的发展趋势,届时合作社数量是否将破百万家都值得期待。
(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