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模式促养殖 江苏渔业产业发展快


  坐在餐馆里看菜单,或许你还在想菜单上的鱼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预计到2030年,人类餐桌上的水产品将全部是人工养殖的。

  建产业园区 创新生产模式

  在江苏省兴化现代渔业产业园,蟹农老李介绍道,“过去我们都是一家一户养殖,由于规模小,加上基础设施落后,所养的蟹、虾、鱼等水产品都面临着养殖成本高、产品销售难等困境。自加入渔业产业园后,现在养殖所需的鱼料、鱼药等都可以统一订购、配送,不仅质量有保证,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兴化现代渔业产业园是由扬州大学规划设计的,目前已建成了3500亩的河蟹主养区、4790亩的多品种混养区、2020亩的优质种苗繁育区,走出了一条养殖户连片协作、规模养殖的路子,实现了“水产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

  开展珍稀鱼类养殖项目

  在江苏省海安中洋长江珍稀鱼类养殖基地,除有鲥鱼外,您还可以看到刀鱼、胭脂鱼、松江鲈鱼、娃娃鱼、鲟鱼和鳄鱼等8种长江中难觅的“鱼影”。

  河豚庄园主人钱晓明介绍说,目前庄园里有野生纯种长江河豚亲鱼10000多尾,年可繁殖鱼苗数量1000余万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河豚鱼繁育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院士感慨说,过去水产专家进行鱼类物种保护研究多在实验室内进行,现在中洋人已将长江珍稀鱼类养殖从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研究性保护转变成了开发性保护,这是一项开创性事业。

  “渔光互补”增效益

  离常熟沙家浜镇不远处,有一约250亩的水面,矗立着成百上千个水泥柱子,柱子上面是平整的太阳能电池板,上面可发电,水里能养蟹。这就是沙家浜镇成功实施的“渔光互补”项目。镇里负责人介绍说,螃蟹不喜欢太阳直射。太阳能电池板在水面产生的阴影,正好对螃蟹起到了遮阳的作用。

  据介绍,这一处发电场装机容量达10兆瓦,发出的电能直接上网,按每度电1.3元的上网电价计算,全年可以产生2500万元的电费。摊到每亩水面,电费收益有10万元。加上养螃蟹每亩1万元的收益,亩均效益达到了11万元。 

  “常熟的探索,实现了渔业养殖的集约高效,很具推广和示范意义。”麦康森说。

陈家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