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改革发展提速的农信社来讲,如何崛起、如何创新才能达到发展要求,是摆在各级农信社管理者面前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实现新时期农信社在开拓创新中延伸优势,在跨越赶超中寻求突破关键应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三个创新”。
机制创新 充满活力
推进股份制改革。一要加快产权改革,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产权结构中来,增强资金实力,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使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合理有效。二要提高投资股的比例,适当扩大单一投资股的规模,有效促使股权结构的适当集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产权结构,提升经营效率。三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创新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吸收先进的绩效考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完善以战略和预算为先导,以业务价值考评为核心、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绩效考评体系,逐步构建成指标先进、导向明确、激励鲜明、约束有效地绩效考评机制。要完善辖内机构的绩效考评办法,科学处理好存量与增量、总量与效益、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实现当前经营业绩与长远实力的协调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 奠定基础
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农信社要树立资产负债全额管理的经营理念,按照市场营销的原则和企业化管理要求,对资产组合与负债组织进行匹配和对应控制,实现资产负债的总体优化配置,取得最佳的经营效益。
加强体系建设,创新风险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一要做好前瞻应对,完善资本补充机制,优化资产期限配置,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二要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新增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领域信贷风险,切实落实各项风险防范举措。三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风险意识,通过宣讲,使全体员工了解风险、预防风险、识别风险等措施,建立覆盖决策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九大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构架,科学调整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四要建设合规文化和廉政文化,不断提升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全面防控案件风险。
服务创新 永葆竞争力
创新产品结构。一要根据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准确筛选目标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推广金融产品的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二要探索组建跨部门、跨机构的营销团队,推动营销方式由分散化、粗放式向综合化、集约式转变。三要注重特色产品对重点客户的覆盖与渗透,通过单个客户综合贡献度的提高着力培育长期盈利能力。
创新信贷结构。一要创建符合“三农”实际,有利于推动农信社发展的诚信环境,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贷款品牌。二要围绕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扩大信贷范围。三要有目的选择支持一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四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新收入结构。创新收入结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低付息成本,提升议价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理财服务,丰富中间业务产品,增强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推进全面成本管理为契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做好投入产出分析。在努力降低成本收入比的同时,提高员工收入在成本中的比重。
创新结算渠道结构。一方面,要把电子银行上升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行电子渠道建设和应用是打造竞争优势,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促进经营转型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应继续深化改革传统网点渠道,通过加快转型和前后台分离,最大限度将柜面业务移交后台集中处理,减轻柜面压力,释放前台销售能力,使营业网点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