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两县接壤,东与广西百色右江、那坡等五县(区)毗邻,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县内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4%,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平衡,农村的贫困面大,是全国贫困县之一。
发展“两社一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其根基在农村,其主体是农民,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天然的联系。把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助农增收作为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供销合作社放在整个“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以广大农村为阵地,以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以下称“两社一会”)为载体,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体系搭建平台。
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 强化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社会化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富宁县供销合作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更新的定位、更高的追求、更实的措施、更强的力度,加快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综合服务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让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受益。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富宁县社把综合服务社建设作为农村现代服务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抓实抓好。本着“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工作原则,按照“小网络、大连锁”的经营理念,以农资和日用品经营为主,对现有的综合服务社经营网络进行整合、改造、提升、优化。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103个,实现了对13个乡(镇)143个行政村的覆盖。新机制、新业态、新网络发挥了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完善的服务功能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进超市买日用品,不出村就可以买到农业生产资料。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里的购物价格、购物环境。农村综合服务社不仅建有日用生活用品超市、娱乐活动室,还有农资供应服务部,集农民文化娱乐、购物为一体。既方便群众,又服务群众,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适应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把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不仅使供销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在促进和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新格局。提高乡村商品流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农资销售网络建设 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
富宁县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县农资公司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改造、新建、加盟等办法,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目前,全县建有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个、乡级农资配送中心2个、连锁加盟店30个、村级农资超市1个、村级农资服务社2个,形成了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店为骨干,村级连锁店为基础的连锁配送网络。实现了在县城建配送中心、乡镇建连锁店、重点村建加盟店的“连锁加盟代理配送”农资经营模式。在农忙季节,服务社开展预约登记,送肥送药到田间地头,村民还能免费接受科技指导。为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提高,建立了可靠放心的质量体系、稳定可信的货源体系和优质良好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农资供应采取配送直销,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年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60万元。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建立起遍布城乡的连锁购销网络,从而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当好助农惠农“生力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开展的专业合作互助性经济组织。自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富宁县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做法,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它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紧紧围绕本地区种植油茶、甘蔗、葡萄、茶叶、林业、养殖等特色农业,进行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工作思路,按照“民办事、民管事、民受益”的原则,引导、组织农村种养殖大户牵头发展以“甘蔗、葡萄、茶叶、油茶、养鱼、养猪”为主的各类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采取牵头领办、参股联办、指导协办等多种形式,积极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资料统一采购、生产及管理统一安排、技术统一培训、产品统一销售的经营体制,为入社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赢得了农民对供销合作社的信任,对专业社发展的期待。从2008年至2011年底,已发展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富宁县供销合作社领办、协办和扶持发展29家(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0个,示范化专业合作社4个),占全县发展的42.6%。如剥隘库区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4户,县社出资5万元,农户出资255万元,带动百峨村和周边村组53户群众从事网箱养鱼,共有网箱180箱,网箱总面积6200平方米,年总收入300万元,年纯收入160余万元,年助农增收60万元,使群众走上了致富路。2008年3月20日成立的县洞波玉弄大红优质油茶专业合作社入社股金1080万元。农民群众以本户的农闲地及荒山入股为社员,合作社承担所有的造林抚育、施肥管理一切费用,到有收入效益之年起,社员的入股土地不算成本,合作社所有出资的资金不算经营成本,只扣除当年效益、采收工费和办理采伐手续所涉及国家所收的税费后,按比例分成,群众社员占30%,合作社占70%的股份。带动发展农民群众525户,2051人,造林树种有桉树、油茶、杉树、八角共30500余亩。富宁玉弄大红优质油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联动,实行了信息、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综合服务。统一提供种子、统一销售产品、统一用工,大幅度提高了周边农户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搞好协会建设 搭建服务平台
富宁县社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富宁县产业发展,注重选取有地方特色、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持,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企业成立各类协会。一是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是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使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有了组织上的依托,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助农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成立烟花爆竹协会。通过成立烟花爆竹协会,构建烟花爆竹流通网络,实施联合合作战略,整合各方资源,走连锁配送发展之路。县日杂公司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合理规范配送商品的流程、商品存储和运输,县社监督经营企业按照“五个严格”抓好进、存、运、销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安全、规范、合理,在满足全县烟花爆竹商品的需求的同时,促进烟花爆竹安全经营。三是发展者宁甘蔗协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的运作模式,为会员和农民提供价格信息,采用统一供应化肥、农药,连接会员及种植大户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维护会员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该社种植甘蔗5000亩,产量25000吨,可实现产品收入1200万元。发展各类协会,使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合作,建立诚实守信、承诺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为群众服务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