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速生鸡”事件的影响,肉食鸡的价格和养殖进入“寒冬”。济南市三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商河县贾庄镇蒿子村,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养肉食鸡致富,公司联合11个养鸡农户,成立了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在“速生鸡”事件报道以前,合作社已经带动起周围40多户农民发展肉食鸡养殖。现在,不要说这新发展起来的40多家农户,就是原来的11个骨干户,养鸡棚也都空着,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肉鸡卖不出去。消费者不敢再吃肉食鸡,肉鸡价格一降再降,受伤害最重的还是养殖户。许多肉鸡养殖户不再敢上鸡,致使鸡苗价格和销路急转直下。据反映,一些孵化厂已经关了门。
类似一条新闻报道引起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产品遭受灭顶之灾的案例已经出现过多起,农产品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震荡,农民利益的受损,消费者恐慌,应该引起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监管者等方方面面。作为消费者,学习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和农产品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我一直在呼吁农业教育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而不仅仅是所谓“涉农”人员。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对农业有了基本的了解,才能形成对农产品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消费,才能形成尊重农业和支持农业的社会氛围。
肉食鸡养殖风险大,利润低,本来就是块“鸡肋”,如果生产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容易就会放弃养殖业而转为非农就业,这对农业发展和农业安全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应对类似“速成鸡”事件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保护其生产的积极性。要从科技、管理、服务、制度、保险、补贴、宣传等多方面着手形成合力,保持养殖户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全社会成员理解、支持和理性地对待农业,而不是伤害农业,伤害农业就是伤害我们自己。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