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金融新力量
——哈尔滨银行打造特色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纪实
□ 本报记者 张新若

  图为哈尔滨银行小额农贷工作人员指导客户填写资料。

  哈尔滨银行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金融服务理念,尝试开办小额农贷业务,成为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中首家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该行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金融业务管理机制,建立了具有哈尔滨银行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户贷款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哈尔滨及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并成功复制到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新农村建设。

  截至2012年末,该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637亿元,贷款余额179亿元,业务覆盖黑龙江省8个地市和5个农垦局的64个国有农场及周边的424个乡镇3600个村屯,以及天津、大连、成都等地区,贷款惠及124万户,直接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近80亿元,农户满意率达到99.5%,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该行对农村金融业务实行准事业部制管控模式。

  总行设立农村金融部,将全行所有开办农金业务分支机构的农金业务纳入准事业部,实行业务条线垂直管理;在其下设业务运营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贷后管理中心、“三农”研发中心及综合保障部,实施区域经理管理制度,从而搭建了科学、有效的业务运营管控模式和架构。

  该模式使农村金融业务在纵向上享有了更多的独立管理权,确保了该行农村金融业务专业化、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丰富的金融产品

  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特点,该行在不断挖掘农村地区市场需求,细分目标客户的基础上,结合业务不断发展与农户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研发了20余款“三农”产品,打造了“乾道嘉”小额农贷品牌,形成了覆盖农垦和农村两个区域、自然人和法人两类客户,涵盖生产、经营、消费、生活各个领域的丰富的涉农贷款产品体系,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地区种植、养殖、农机具、服务业、深加工、综合消费、购车、基础设施建设、垦区房屋改造、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等多个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土化+国际化”的管理技术

  该行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把国际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引入农贷工作之中。曾多次聘请国外专家举办讲座,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及组织,就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与在中国农村如何发展农户贷款业务等事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还专门派人赴ICICI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系统学习了农贷业务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交流与合作,该行逐步发展了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符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特点、具有自身特色的40余项农贷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农贷工作方法,使农贷工作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之上。

  先进的科技手段

  为加强业务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该行不断丰富科技创新支撑手段,独立开发了具有核心技术的农贷管理系统,提高了电子化运维管理能力。

  该行创建了农村金融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框架,功能涵盖全辖农村金融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借助科技力量的支持,该行实现了农贷管理的自动化、集中化、批量化、流程化,减少了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隐患,实现风险的预警、提示、分析、控制。

  从城市到乡村,从做大到做小,哈尔滨银行寻找到的不仅仅是新的贷款品种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新支点。在服务"三农"、支持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过程中,该行放大了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存在价值,实现了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变革、跨越和升华。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