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4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父爱茶情


  父爱茶情

  我不常喝茶,却经常买茶。我买的茶都捎给了乡下的父亲。

  父亲爱喝茶。记忆里,每到黄昏,母亲便把宽敞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枣树下摆一张梨木小方桌,滚烫的开水冲泡一壶热茶,那茶沏得酽浓,倒在蓝花瓷碗里,是红乎乎、黏稠的茶汤。几分钟一晾,上面竟蒙了一层薄如蝉翼般亮亮的油膜。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收工回家,舒展开腿脚往竹躺椅上一坐,端起不冷不烫的茶水就是一阵牛饮,接连干下两大碗,直喝得头顶冒热气,胸脯上见汗,才惬意地抹一抹嘴,笑得极其舒坦,似乎一天的疲乏都从汗毛眼里淌了出来。

  那时候,父亲喝的是乡间最常见、最便宜的茉莉花茶末,喝过头道,也就再喝不出半点茶的味道。父亲舍不得换,总是兑上白糖接着喝,那茶水就甜得发腻。母亲怕他老喝糖茶对身体不好,就把橘子皮晾干了,兑些泡进茶水里。这样,父亲的茶里就有了一股橘子的清香味。

  这种盈盈的清香至今留在我记忆里。后来母亲去世,我也成了家。婚后的我与妻双双来到城里闯荡打拼,只留父亲一个人在老家孤守着几亩地。每次与父亲通电话,他总说我生意忙,不用惦记他。我知道父亲没别的嗜好,就爱喝口茶,就隔三差五买些龙井、毛尖、铁观音等上好的茶叶托老乡捎回去。听他们说父亲每次收到茶叶都很开心,喜滋滋地念叨:“呵呵,还是俺小子,知道我好这一口!”我听了心里也很欣慰。

  前两天,我有事回了趟老家,照例又为父亲捎回一包碧螺春。刚进村口就遇到村里的乡亲,都亲热地跟我打招呼,赞叹着:“看看,八成是惦记你爹了吧?啧啧,真是孝顺!知道你爹爱喝茶,又捎回好茶叶了……”这话听得我心里热热的。我的人气咋这么好呢?我真有那么孝顺吗?一年里也回来不了两趟,我连陪父亲唠上半天闲嗑儿的工夫都没有,更别说为他老人家干点家务活了。可眼瞅着父亲是一年年衰老了,我破例在家多待了两天。这一待不要紧,终于明白了父亲是如何喝茶的。

  见我回来,父亲自然高兴得满面春风的样子,两手托着茶叶,左邻右舍地转悠,给他们各自捏过去一小撮。逢人便说:“我儿子回来啦!喏,这是他特意给俺捎回来的好茶叶,大伙都尝尝,尝尝。”邻居们接过茶叶,自然便要把我夸赞一番。父亲高高地昂着头,一脸的得意自豪。

  正值暑热天气,黄昏时分,父亲便在大门洞里摆上小方桌,早早地沏上一壶好茶,然后悠闲地躺在竹椅上,望见下地归来的乡亲,就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喝茶。乡亲们也不客气,陪父亲聊天,喝两盅茶,顺便歇歇脚。我家大门洞里总是坐满了闲聊的人们。我也陪父亲坐在那儿,心头却蓄了满满的一汪酸楚。因为,我突然读懂了父亲心头的那份孤独,原来他平常就是这样打发寂寥而漫长的日子的!捎回的茶叶再多,也不如我回来陪他唠嗑、帮他捶背啊。

  我有些惋惜地说:“爹,你知不知道那些茶叶多少钱一斤?我买来是给您自己喝的,您怎么都给别人喝了呢?”父亲幽幽地说:“你的孝心我知道。可这茶,和他们分享比我一个人喝更舒心。我老了,可我不糊涂。邻居张老顺就糊涂了,本来儿女待他也算不错,可他总觉儿女们亏待自己,逢人便说儿女不孝,刚吃完饭又嚷,你们怎么还不给我饭吃?想饿死我吗?结果儿女们的人气就很不好。这孝顺嘛,真是个很难定义的事情。老人头脑清楚不为难儿孙,这才能落个孝顺名声;若是等我像张老顺那样也老糊涂了,怕你还真得落个不孝之名啊!如今我只舍去一点点茶叶,就让邻居百舍的都夸你孝顺,哪个划算啊,小子?”

  原来,父亲仍是在为我着想!鼻子一酸,我的双眼就湿了,心中暗想:父亲啊,您丝毫没有计较儿子的不孝,我却不能原谅自己。今后无论多忙,我也要常回家来探望您!

  □   吕保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