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院街艺术区是一条街,全长500米,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聚集了画廊、剧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80多家文化机构;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堡垒的今日美术馆坐落于22院街的西端;和静园茶人会馆,就在今日美术馆旁边。“乐而忘忧的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讲是童话,但在一杯精神的王国里,可以拥有一盏理想的世界,知道那是什么吗?”这是和静园茶人会馆的创办人王琼抛给身处繁华喧嚣的现代人的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以及对一盏理想世界的憧憬,我们来到“和静园”。
“沏一壶茶,对着月光,独啜,看起来很清寂,实际上很美。横千年,竖万里,思绪驰骋着,精神搭上理想的幔衣,将热情凝聚在明天太阳升起的那个地方,匆忙的生命,因希望而绚丽起来。” 这本《白云流霞》是茶人王琼对茶的真诚独白,也是她对茶的皈依宣言,因为,在茶的世界里,她看到了理想;在茶的世界里,她找到了家园;在茶的世界里,她迷失了自我,继而认识了自我,从而忘却了自我……
茶,几片干叶,一杯净水,何来如此魔力?这正是爱茶人无法释手的力量,也是爱茶人痴痴追求的境界。
和静园茶人会馆是目前独一家的当代艺术茶馆。当代艺术与传统茶馆的“融合”是许多茶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种大胆与创举成为“和静园”的艺术创作,也创作了“和静园”艺术,没错,“和静园”本身就是艺术品。在中西、古今的碰撞与穿越中,每一处家具、墙壁、灯饰、雕塑及绘画都无声地在传递一种语言,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我们试图从中“阅读”到什么,领悟到什么?这不正是当代艺术品要我们做的事情吗?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伽达默尔说过:“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呈现出来的东西”。艺术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一幅幅当代抽象画与一款款明清家具组合、一件重抹油彩绘画与一架古朴素雅的古琴相依、一尊现代派雕塑与一间传统茶室共处……
艺术创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各种语言地交会与碰撞中,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解读。王琼告诉我们,这是“和”的精神。然而“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并非是要将不同元素的简单拼接。只有达到一种五味俱全、味在咸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肴;只有达到一种五音共鸣、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乐。在“和静园”,正是一条“旋律”将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元素贯穿起来,这条线,就是简约、重复的“底色”:“我们的装饰语言,如屏风、门、家具、地砖、墙砖都采用的是重复的符号,我们在追寻禅宗的语言——重复就是力量。”正如茶楼整体的“回”形结构一般,在缤纷多彩的艺术作品之下,流淌着“和静园”要向我们传递的中国精神,季节轮回、阴阳循环、无始无终,在中国黄色文明的土地上,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生生不息的智慧指引。“不需要画、不需要字,底色就是符号的重复。因此即便是最当代的艺术品放在这里,无论绚烂或者黑白,视觉所到之处是和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对“道”的阐述,勾勒出中国文化形而上的追求,以及形而下的践行规则。
“和静园”用“极简”的环境语言向我们传递“大道至简”的道理:“小到细微装点、大到宏观格局,我们都希望是在‘极简’的语言传递之下进行的。”因此“和静园”把大量的空白留给了顾客、留给了“读者”:“不希望满满的饰品和装置‘剥夺’了来者的心智与情感空间,也不希望‘强加’给来者过多的外在内容,我们奉行的是‘减法’。”无论是艺术解读还是留白空间,这些,都属于顾客自己。告别人工亭阁、告别人造假山,儒释道的诠释以一种全新的气象在充满当代气息的茶楼中,默默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