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铁道部等部门联手“打造”果蔬专列在热望中开行,人们期望它能够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不少困难。
在北京从事农产品批发的凌先生说,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路上的运输。铁路运输有两大问题,价格高、中转多。价格方面,采用汽车运输,只需要600多元一吨,而火车运输需要700多元一吨。通常我们的量不够一节火车,所以成本很高。中转方面,汽车运输可以点到点,果蔬可以从田间地头直接上车,然后运到市场再卸车。而火车运输,需要从地里运到火车站,到了目的地还要从火车站运到市场,这中间会带来更大的损耗,还需要人工成本,所以,火车运输没有想象中的方便。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农产品物流链关键是要做到无缝衔接。他指出,火车运输前的环节非常重要,需要做好田头采集、集并、预冷等措施,或者采用集装箱化的运输方式,减少重复装卸带来的损耗;上火车之后,应当采用冷藏技术,保持温度和水分,保障新鲜蔬果顺利到达目的地,提高保鲜度,降低损耗。他建议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公路、铁路等各种交通工具联运,提高物流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在车辆的配置上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汽车使用信息,减少空载率,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可追踪等,集中调配运力。
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物流业的发展较缓慢,有的还处于极低端水平,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的,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在运输的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技术,包括运输工具都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广西大学商学院吕玲丽教授说:“运输能力改善之后,配套设施也得相应跟上。”在运力上去之后,加上价格降低,可能会导致销量骤增,如何保障蔬果供应则成了蔬果专列开行之后面临的一大考验。她建议,农业信息化的步伐也得加快,及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摆脱盲目种植带来的市场波动。(郭 冀 鲍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