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8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田托管:塑造形象的平台 连接农民的路径
——对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大田托管服务意义的认识(上)
□ 本报首席记者 米雅娜

图为济宁市大田托管服务队在机械化作业。资料

    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是国务院40号文件对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定位之一。对于到底应该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挑起骨干力量这个重担,很多地方的供销合作社在认识上仍是模糊的,行动上仍是迷茫的。一些供销合作社觉得自身发展尚且不足,难以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任,坚持先发展后服务的理念;一些供销合作社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正在多元化,有能力服务也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抓手。虽然很多地方供销合作社对此进行了探索,总体说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上目前仍呈现出零散的、局部的、不成体系的状态,在农村、农民中的影响力仍是有限的。

    如何从根本上把与农民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变为服务关系?如何与农民建立更亲密的联系?如何重塑供销合作社的形象?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推行的大田托管服务为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点亮了一盏灯。以汶上县为例,该县作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最先探索大田托管服务的供销合作社,其在短期内从一无所有、守摊子过日子到实现了业务全面振兴、形象焕然一新,就是依托大田托管服务重塑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民、政府中的形象,从而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发展。

    2008年的汶上县供销合作社还是一盘散沙,除了烟花爆竹公司外,其他直属企业全部垮台,全县14个基层社没有一个经营项目,全部靠租金维持生存,人心涣散、状态低迷。

    当时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在深入村庄和社区了解农民需求,并与农民召开多次座谈会后,就决定从当时农民需求最急切的大田托管入手,重塑供销合作社在农民中的形象。经过对全县情况的调研,他们意识到,当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所占比例很小,农民增收基本靠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都是老弱妇孺。一到春播、麦收、秋收季节,地里抢收抢种的活不赶趟,还需要在外打工的强壮劳动力回来帮忙,加重了经济负担。种地成为了鸡肋,农民出现了种地没钱花、不种没粮吃的局面。亲友邻居帮忙欠情份、花钱种地成本高,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如果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从土地托管入手,既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又顺应了政府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倡导,为基层供销合作社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改变了无所事事、混日子的状态。

    当年,3个首批试点基层社为650户农民收割小麦1700亩,为农民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费用,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各方面的关注。3年来,该县供销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覆盖14个乡镇的专业服务队伍和网络,服务环节增加到耕、种、施肥、喷药、灌溉、收割和秸秆还田,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目前,全县服务面积已达6.4万亩。

    土地托管并没有给汶上县供销合作社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因为通过土地托管,供销合作社找到了连接农民、凝聚农民、汇聚民心的重要途径,土地托管成为撬动其承担“三个力量”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正如汶上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徐锋所言:“托管土地是为了掌握基地,掌握下游资源,并不是为了盈利,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点,恢复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撬动整个基层社的发展,土地托管为我们赢得了群众基础和发展机遇。”而这项工作确实给汶上县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带来了生机,为其构建产业化发展链条提供了引擎。土地托管的直接效应就是带动了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业务的恢复,为县社开拓农资市场奠定了基础,县社抓住山东省农资公司在该县设立农资储备库的契机,在为托管土地搞好化肥直供的同时,结合本地实情,围绕健全和完善农资配送服务体系,扩大了农资终端市场。由于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掌握了下游的土地资源,汶上县供销合作社重新启动了化肥经营业务;在现有的经营网络基础上,曾一度出现化肥脱销。有了粮食基地作基础。基层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带动了其社有企业的发展。通过县社的注资,利用其托管的优质小麦基地,成立了联创食品公司,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基层社曾经的小馒头作坊迅速发展为全省食品行业的一颗新星。

    此外,在土地托管的基础上,各基层社全面开展粮食代购、代储、购物、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业务,县社代收代存农民的小麦、玉米,与国内的大面粉企业利生集团合作。利生集团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购,变现后,农户愿意要钱的拿钱,愿意换成卡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为其办理“一卡通”业务。农户可以在供销合作社各个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网点以原价97%—95%的优惠价购买商品,为各基层社吸引农民群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到现在全县日用品、农资、农产烟花爆竹等各项业务全部重新启动,14个基层供销合作社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

    现如今,不仅汶上,在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大田作物托管已经成为各地都认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三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产业化与合作制结合的路径,规模化作业,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拥护、成效明显,使供销合作社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各地供销合作社借着大田托管,密切了与村两委的关系,也促进了村委会集体收入的增加。同时大田托管实现了供销合作社从流通到生产、融资服务的转变,供销合作社走上了以大田托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为农服务新路子;走上了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发展自己的新路子,也走上了依托农民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事实证明,这是新时期撬动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一个支点,是在农民中重塑供销合作社形象的好途径,对于很多仍苦于无法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系的供销合作社来说,不失为一条值得去尝试的好经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