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8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世界黑木耳之都离不开的“供销人”


图为黑龙江省东宁县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给记者介绍替代料试验。
图为黑龙江省海宁市食用菌示范园员工在修剪香菇菌包。

    去年9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被国际食用菌学会命名为“世界黑木耳之都”。这个称号可谓名符其实,2012年,该市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31.3亿袋(块),总产量157万吨。其中,黑木耳产量130万吨,占世界的1/4、全国的1/3、全省的1/2;食用菌产业实现总产值71亿元,拉动农民人均收入2305元,助推全市农民收入实现全省“十连冠”。

    十几年前,食用菌还只是牡丹江市13个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如今却成为让整个城市在国际市场扬名的第一产业。前不久,当记者走进这座美丽的城市,看到了开轿车种蘑菇的农民,看到了一座棚纯利润18万元的棚栽木耳,看到了已经驻扎在村里半个多月的供销合作人,才切实体会到这个食用菌产业托起的城市的背后是供销合作社人的理想与奋斗。

    产业有了“牵头人”

    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无序发展到有序引导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产业组织载体不断健全,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供销合作社成了产业的牵头人。

    2001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在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产业发展中,把当时生产规模仅有1亿袋 (块)的食用菌列为全市农业13个主导产业之一,并正式赋予市供销合作社牵头发展全市食用菌产业职能,随后各县(市)也陆续将食用菌产业牵头职能赋予当地的供销合作社。牡丹江市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市长挂帅,供销合作社、农委、财政、工商等多个部门,以及县(市)区主管农业的领导参加的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合作社,由供销合作社牵头,具体负责全市食用菌产业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工作;负责研究制定食用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组织和实施。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2003年12月,牡丹江市供销合作社在全省率先注册成立了市(地)级食用菌协会,随后在东宁、林口、海林等6个食用菌主产区成立了县级食用菌协会,同时还成立了市食用菌协会专家组,聘任省内2位著名食用菌专家为顾问,吸收市、县20多位专业技术骨干为成员,为食用菌产业出谋划策和提供技术保障。

    牡丹江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国伟介绍说,为了当好这个“牵头人”,引导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市社确定了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连片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市县的生态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引导食用菌优势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以东宁县黑木耳、林口县滑子蘑、海林市猴头菇等为大宗骨干品种,以宁安市香菇、穆棱市双孢菇为特色品种的“3+2”模式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推进思路上,市社则采取典型示范、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东宁、林口等县市建立了生产示范基地,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推动了食用菌生产基地迅速发育和壮大。

  种植有了“明白人”

    “黑木耳之都”的木耳生产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记者怀着好奇之心跟随市社的工作人员前往生产基地进行了参观。

    路途中,雨一直在下。汽车走在山脚下,一路泥泞不说,还过了两道因雨水过多涨起的小河。记者看到这样的状况,一直在忧心,靠天吃饭的农民是否又要损失惨重了呢?然而当记者到达穆棱市悬羊村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连成片的木耳棚根本没有遮雨,全部暴露在雨水中,连成串吊在棚里的木耳经过雨水冲洗浸润,越发透亮。远远一片,白色菌包黑色木耳,煞是好看。

    穆棱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黄明辉满脸笑容地介绍说:“这是在给木耳浇天然水。这也是棚栽木耳的好处。无论晴天雨天,只要适宜木耳生长的时候,把棚上的膜打开就行。天气太热了或者雨水足够了再放下来,甚至冰雹也不怕,这是对抗天灾的好方式。”

    “你看,牡丹江这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棚栽木耳一点事都没有,但是地栽木耳就不行了,好多都长霉了,就不出耳了。农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木耳烂在地里。”牡丹江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梅静一说。

    据了解,这种每个木耳袋都固定在架子上的棚栽方式,可以保证它的透气性,加上棚上边自动喷灌系统和棚顶的遮阳布可以人为地调节木耳生长湿度和温度,而且这样生长的木耳在管理和采摘上都有一个科学的规范,这样就保证了它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在不受天气的影响下,木耳摆放空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地摆木耳栽培每平方米是25袋,立体栽培1平方米可摆放100多袋,相当于地摆木耳栽培的4到5倍;而一个棚大约500平方米,可摆放1.6万—2万袋木耳。此外,由于地摆木耳要考虑地势平坦、离水源近等因素,立体棚室栽培使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可以降低采耳和运输费用。

    “我们在这个园区有6栋棚,完全是起示范带动作用的。为了让农民了解认可这个新式的栽种方式,我们都自己建棚,雇佣农民来干活,让他们赚工钱的同时,了解这种栽培方式的好处,以便做推广。”驻扎在村里20多天的黄明辉说。这种棚虽然前期投入较多,约10万元左右,但是一年就可以回本,还能小赚一笔。关键是这些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第二年、第三年的投入就会相对少很多,所以利润的空间是很大的。特别是外形酷似“金元宝”的“元宝耳”,价格可以卖到6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多数就出自好管理的棚栽木耳。

    悬羊村村长徐敬才告诉记者:“供销社为了帮助我们农民,以往的指导、培训就不多说了。就拿去年新推出的棚栽法来说吧,以前大家都不认的。为了让大家认可,供销社带领我们村干部、菌农去参观学习。出去之后,很多菌农都开了眼界。特别是商户进村就是个好例子,地栽木耳一斤只有20多块钱,但是棚栽的要30多块钱。好年景的时候,棚栽木耳价格可能还要高一倍。”

    刘国伟介绍说,自从市社接手这个产业后,就开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一方面制定了六大食用菌标准化规程,通过示范区带动普及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召集了30多家食用菌科研机构,形成了近百人的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队伍,开展了6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独创了越冬耳、元宝耳栽培技术,还有黑木耳小孔栽培、春耳秋管、棚室吊袋等技术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新技术让菌农单位面积收益大幅提升。在东宁县,黑木耳产业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流通有了“作媒人”

    产业如此急速扩张,销售会不会成为难题?面对记者这个问题,悬羊村村长徐敬才不急不慢地说:“我们这有400多户种植食用菌,但有20多个农产品经纪人服务全村,不愁销路。”

    梅静一告诉记者,牡丹江市食用菌协会从一开始就大力培训农产品经纪人,目前全市共有1000余名农产品经纪人,扛起了食用菌流通的大旗。仅海林市近3年来就培训了791名经纪人,发展菌业订单3391个。

    据刘国伟介绍,为消化如此大的产量,牡丹江市社和食用菌协会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的思路。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全国10余家知名食用菌龙头企业进行洽谈推介,引进了江苏雨润集团、四川川野集团等龙头企业落户该市。其中,雨润集团总投资10亿元建设绥阳黑木耳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甚至会成为拉动全国食用菌产业的“超级航母”。此外,市社还积极为当地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争取扶持政策与资金。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20户食用菌龙头企业加工量达到12万吨,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东宁雨润绥阳木耳批发大市场每年木耳干品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交易量占全国的2/3。

    此外,市社还依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平台,利用专业展会的形式做好流通、拓展市场。作为全国食用菌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牡丹江黑木耳节创办以来,五届迈出五大步,现已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和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举办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5年来,共有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团参会,参展企业1000余家,嘉宾客商6000多人次,达成贸易和招商合作意向40多个,合约金额50亿元。

    环保科技有“高人”

    记者在采访中处处感叹这座城市不愧是“食用菌之城”,围绕食用菌作文章的产业不计其数。走进北味集团的展示厅,记者马上被各种各样的“蔬糖”吸引。作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北味集团开发了以各种食用菌为原料的糖果,味道与市场上售卖的糖果一样。只是因为提取食用菌原料,所以含糖量低,食用更健康。而开袋即食的木耳以及各种等级的食用菌包装礼盒,让记者看到了食用菌深加工的潜质。

    走进东宁县国家级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园区,4块地栽木耳以及一个棚内的4列吊带木耳都挂上了特殊的牌子——“废弃菌糠替代锯末30%”、“针叶锯末替代锯末30%”、“玉米芯替代锯末30%”、“ 玉米芯替代锯末20%”。正当记者一脸疑问之时,东宁县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们开辟的实验基地,地栽、棚栽两种,分别以其他原材代替锯末的对比试验,以缓解菌林紧张。”

    据了解,随着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林木采伐量逐年减少,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张,木屑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生产效益受到制约。

    对此,牡丹江市社“以草代木”的实验研发也提上日程。有计划地压缩秏木量大的黑木耳等木腐菌栽培比例,积极扩大高附加值的珍稀草腐菌生产规模;积极推广替代料、废弃料技术,提高废弃菌糠二次利用比例等等。牡丹江市3年内,将食用菌替代料、废弃料栽培使用比例达到食用菌营养基的30%以上,废旧菌包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此外,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牡丹江市社正在积极探索的一条新径。由于菌包是由塑料袋包裹,因此废弃菌包的塑料和木屑也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元凶。为此,市社投资1500万元推进食用菌废弃料分拣加工活性炭项目,大力推广了废旧菌料、菌袋生产加工木质煤、机制木炭等经济适用技术,建立废弃塑料菌袋回收点60处,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市社创办的顺捷炭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食用菌废弃菌袋、坚果壳收购、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活性炭专业化公司。简单说就是,这家企业具有独家专利,可分解废弃食用菌袋,菌包塑料袋可以压缩成塑料,卖给下游企业;废弃菌包可以分解加工成活性炭,还可以分成药用、酒用、净水、吸附等10大类120种活性炭产品。目前公司已与6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为32家企业提供产品。

    梅静一说,每年31.3亿袋的食用菌废弃后,可想而知会是多大的污染。而这家企业的专利,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更能创造巨大的财富,并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最初的自掏腰包示范农民种植食用菌、到洽谈推介引进龙头企业、再到自主创新推进食用菌废弃料分拣加工活性炭项目,牡丹江市供销合作社正将这条“小蘑菇新农村”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