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鲜电商宜深不宜广

□ 本报记者 张成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不断兴盛,电商之战开始愈演愈烈,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不断扩大,在一些曾经很少涉及的领域里,电商们也开始崭露头角。2012年5月,顺丰在生鲜领域里吹响了电商之号,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电商们纷纷开始在这一新领域里跑步前进,而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信心满满,好像生鲜领域里遍地黄金。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在生鲜市场广阔的前景背后,生鲜商品的高安全性、高物流成本、难以保存且运输损耗大等问题,使得生鲜电商成为电商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首先,生鲜电商不仅要与其它电商竞争,而且还要与本地的社区菜市场、社区店和超市等传统经营者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生鲜电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当前草木皆兵的食品安全大背景下,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对电商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所以电商必须要进行自己的全产业链管理,而量产优质的生鲜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农庄资源以确保商品质量,而能量产又能确保质量的生态农庄少之又少,所以就算加强管控,也很难避免量不达标的情况发生;最后,生鲜电商需要精益化的管理能力,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用冷链物流,而生鲜电商的冷链成本至少是普通产品的一倍,也就是说,每一个生鲜产品背后都要求有一个具有较高的专业化能力冷链服务团队,而要拥有一个这样的团队代价却是很昂贵的,特别是在电商不断做大的情况下,这将成为电商无法承担的痛。

    生鲜电商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外著名的电商亚马逊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把业务从西雅图扩展到洛杉矶,生鲜电商需要电商们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现阶段,生鲜电商应避免盲目的扩张,而是采取宜深不宜广的发展策略,在自己熟悉的市场里深入发掘,找到目标用户并积极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用户,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加强供应链的建设与维护。生鲜电商拼的是供应链,有自己农场,对产品有把控的生鲜电商机会更大;生鲜电商对配送要求高,在仓储物流方面有实力的企业更具优势。因此,对于生鲜电商来说,仅仅停留在“网上卖菜”是很难发展下去,必须提升生鲜产品的附加值,做到在产品经营时,别人没有的你要有,别人有的你更新鲜,别人新鲜的你更专业,做好食品衍生商品,比如半熟产品、厨艺教程等等,不仅前期关注消费者怎么样买了你的产品,更专注后期怎么样做好食材,提升体验与粘性并普及健康生活的理念,或加入美食烹饪技巧的元素等,通过这样的深层服务不仅能是电商在生鲜市场站稳脚跟,而且能够提升自己的品牌,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