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采摘葡萄劳力好找得很,打工的和我们主动联系找活干,工价不高还很稳定。往年都是抢着到街上拉打工的。”在新疆兵团第五师九十一团有机克瑞森葡萄园里,种植户高东高兴地说。
今年,九十一团种植的2.6万亩棉花采摘、装运、起膜全部推行机械化后,对辖区劳务价格波动大、劳力紧缺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东告诉笔者,去年每亩采收成本945元,今年只有700元,他种植的17亩葡萄仅采收费就可节约4000元。这些都得益于棉花机采后劳动力富余。
该团是以棉花、有机葡萄、有机鸡为主的农牧团场,劳务市场人员主要由长期打工者、季节打工者、零散打工者组成。由于葡萄与棉花采摘期相对集中,虽然往年秋季该团都要从外地引进大批的劳动力支援拾花,但仍不能缓解和平衡劳务市场,使得价格哄抬、劳力紧俏成了每年雇工高峰期的正常现象。
今年,随着棉花机采、加工技术的成熟,九十一团种植的2.6万亩棉花实现100%的机采,劳务市场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往年是承包户早起等劳务工,今年是劳务工早起等承包户;往年是先定价后上车,今年是先干活后定价;往年是当天结账,今年是干一段时间再结账。100%实现棉花机械采收、装运、起膜后,进一步稳定了团场的工价,扭转了劳力紧缺的局面。
(王文丽 谭星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