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9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乌龙茶之广东乌龙


    凤凰水仙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相传在南宋时期已有栽培。现树龄逾200年者有2000多株。品种分布于广东潮安、饶平、丰顺、焦岭、平远等县,为有性群体,小乔木型,主干粗,分枝粗壮,较直立或半开展。大部分植株分校离地约20—40厘米,叶多水平略向上着生。叶型大,呈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平展或略向叶面卷,色泽绿,有油光,或淡绿欠油光,先端多突尖,叶尖下垂,略似鸟嘴,因此当地农民称之为“鸟嘴茶”,叶的锯齿浅疏尚明,嫩芽梢多淡绿而少毫。从叶片结构看,凤凰水仙比福建水仙品种更接近于野生型,抗逆性强。植株较高大,树姿较直立,分枝较稀。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面凤凰水仙较平,叶身稍内折。春茶3月下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百芽重86.2克,芽叶肥壮,少茸毛,淡绿色,产量高,最高亩产达400千克。

    凤凰水仙内销粤东、闽南一带,外销越南、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还少量远销日本、美国,尤为广东潮汕一带侨胞所喜爱。

    凤凰水仙品级

    凤凰水仙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丛、凤凰浪菜和凤凰水仙三个品级。采用水仙群体中经过选育繁殖的单丛茶树制作的优质产品属单丛级,较次为浪菜级,再次为水仙级。

    凤凰单丛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挺直肥大,色泽黄褐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橙黄清澈,沿碗壁显金黄色彩圈,叶底肥厚柔软,边缘朱红,叶腹黄亮,味醇爽回甘,具天然花香,香味持久,耐泡。

    凤凰水仙加工工艺

    一、萎凋

    包括晒青和凉青两个环节。

    晒青:晒青目的是使鲜叶散发部分水分和青草气,使叶变软,叶温提高,促进酶的活化及内含物发生变化。晒青一般使用直径116厘米、边高4厘米、孔径0.66厘米的水筛,每筛薄摊鲜叶约0.5公斤,注意芽叶尽量不重叠。一般放在日光不强的地方晒10分钟左右为宜。晒青过程以不翻动叶子为佳,以免损伤叶子造成红变。通常情况晒青程度以叶脉柔软、叶片贴筛为适度。晒青过度,晒伤嫩叶造成“死青”,做青时不会“复活”,从而影响成茶品质,如茶汤苦涩而香气低沉,成茶外观无光泽而干枯。晒青不足,成茶青草气味重,汤色浑浊滋味苦。

    凉青:凉青是把已晒青适度的鲜叶移入室内进行摊凉,降低叶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方法是将2—3筛晒青叶并成1筛,凉青时间一般以20—35分钟为宜。

    二、做青

    包括碰青和摇青两个环节。做青是决定成茶是否色、香、味俱佳的关键性工序。

    凤凰水仙茶的做青,通过多次碰青和摇青,使已经萎凋的叶子在缓慢的“复活”过程中继续蒸发叶内水分,并使叶与叶间产生多次摩擦,破坏叶细胞,使茶多酚和叶绿素发生氧化,生成有效内含物。做青时温湿度要合适,室温以22℃—26℃为宜,湿度70%以上为好。选择在晚上七八点后,天气凉爽,气温暖和时做青较为适合。碰青是凤凰水仙茶加工的重要技术措施。碰青手势要轻,手心向上,五指分开,注意勿贴筛底,轻捧叶片抖动翻接,翻成圈状凹字形堆,让其均匀透气。碰青原则为先少碰后多碰、先轻后重,碰青时间2—6分钟,碰青后静置1—2小时。高档凤凰水仙茶全部采用碰青,中档茶及产量大的茶厂则采用碰青和摇青相结合,一般第一、二次用碰青,第三、四次用摇青,第五、六次则用摇笼摇青。具体视实际情况可以碰、摇青6次或7次。做青从晚上七八点至第二天清晨,约需8—12小时,至叶色三分红七分绿或二分红八分绿(由鲜叶叶色决定,白叶水仙则二分红八分绿,乌叶水仙则三分红七分绿)为止。做青适度判断:鼻闻以嗅到清香为宜,即青叶青花味消失,果花香明显;外形颜色表现是叶柄变柔软,叶脉水分消失,呈龟背状或呈汤匙状,叶脉在灯下是透明的;叶片边缘达到二成或三成红,呈银珠红,绿背,朱砂点。手翻动叶子有“沙沙”响声。

    三、炒青

    炒青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叶子酸的活性,中止氧化作用,利于保持品质和成茶外形、色泽形成。

    炒青以“高温、快速、多闷、少透”为原则,使用两炒方法,中间结合揉捻,即两炒两揉。手工炒青用平锅。第一次温度130℃—140℃,时间4、5分钟。第二次炒青温度稍低,以120℃左右为宜,时间5分钟左右。注意温度要适当,温度过高易产生焦边焦叶,影响香气滋味,温度太低则易产生红梗红叶,造成青涩、香低味浊等。炒青适度判断,手捏叶子有粘手感,能成团,折梗不断。鼻闻无青草味,微显茶香。

    四、揉捻

    揉捻目的是使条索紧结,并破坏叶内细胞,使茶汁溢出附在茶叶表面,耐冲泡。

    揉捻原则是要热揉,先轻揉后重揉,快揉。可用小型揉茶机,时间不超过10分钟。第一次揉后解块再炒一次,并稍散热,即进行第二次温揉,揉捻方法同第一次,揉念时间为7—10分钟,至茶条紧结为适度。

    五、烘焙

    水仙茶的烘焙采用慢火薄烘,即毛火、足火两次干燥。

    毛火:揉捻叶置于炭火焙笼上,摊放量约0.5公斤,烘温80℃—90℃,时间10分钟,每隔2分钟翻一次,注意解去小团块,翻动3、4次。每次翻动时搬离炭火,避免茶末等掉入火中烧焦,被茶条吸收而影响品质。毛火烘到茶条不粘手、约六成干即下烘摊凉。足火:每个焙笼摊叶1.5公斤左右,温度50℃—60℃,烘焙至以手折梗脆断、可捏成粉末状为度,下烘摊凉后即可包装贮藏。

    凤凰水仙的由来

    凤凰水仙茶是广东潮安的特产,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汤色澄明黄亮,碗内壁显金圈,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匀齐,青叶镶红边。其泡茶方法也十分讲究,用特制精巧的宜兴小紫砂茶壶,“若琛珍藏”小瓷杯泡饮,茶多水少时间短。一泡闻其香,二泡尝其味,三泡饮其汤,饮后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畅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宋朝时,宋帝炳南下潮汕。有一日,烈日高照,天气炎热,他们一行人马来到广东潮安的凤凰山上,这里方圆十里无人烟,古木参天,道路崎岖,轿不能抬,马不能骑,宋帝炳只好步行上山。刚走几步,大汗淋淋,口也渴起来了,命令侍从到处找水源,想以泉水解渴。可是,侍从们找遍了每条山沟,也没有找到一口水。此时,宋帝炳已干得口冒青烟,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去找树叶解渴。这时一个侍从发现一株高大的树上长着嫩黄色的芽尖,水灵灵的。他爬上树摘下一颗芽尖丢进嘴里嚼了起来,先苦而后甜,嚼着嚼着,口水也流出来了,喉不干、舌不燥,他连忙采下一大把,送到皇帝面前,并将刚才尝到的味禀告皇上。宋帝炳的口已干得无法可想,连忙抓了几颗芽尖嚼起来。开头有些苦味,慢慢又有了一种清凉的甜味,不一会儿,口水也出来了,心情爽快多了。当即传旨,叫民间广植这种树木。原来这是一种茶树,长得枝高叶茂,十人上树采茶,外不见人,一棵树能制干茶20斤。这种树因为是宋帝炳下旨种植,被后人称为宋茶。由于产在凤凰山,茶叶就被称为“凤凰单枞水仙茶”。

    (老舍茶馆评茶室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