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云阳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典型性分析
□ 吴显文

    重庆市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山大坡陡,形成了全县“七山两水一分田”独特的地貌特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日渐淡化,农村土地撂荒,农田基础设施损毁,“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过程中,对土地流转机制、优化配置要素、高效开发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安全生态链、灵敏需求链、快捷供应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实效。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805个,经营产业24个(其中特色产业8个),总计注册资金9.84亿元,入社农户17万,带动农户6.8万户。纵观云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破解了农业产业发展中人才、资金、资源的难题,助推了云阳农业产业化发展。

    典型性一:整合资源凝聚性

    云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整合资源及生产要素,链接产业,扩大规模,释放了农村潜在的生产力。专业合作社率先提出了“农民以土地、宅基地、林权等实物入股,合作社经营”的理念组建股份专业合作社,将生产资料集中整合,提高农民入社积极性。云阳黑马蜜柚专业合作社,农民每亩土地每年作价600元入股分成,蜜柚每株作价60元入股分成,引领300多户农民入社。

    典型性二:资本购成的反哺性

    资本投入、资源集中才能改变农村旧有的生产方式。云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1/3由返乡农民工创建,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1亿多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聚集了人才、资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云阳致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成生用在城市务工收入,在海拔1500米的云峰山建起了“乌天麻”生产基地,获评“全国五十佳专业合作社”。 云阳双平村的向诗均,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专生,在乡亲们眼中是一个“跳出农门的能干人”。可他毅然放弃了城市的“铁饭碗”,回到老家承包荒山,当起了新时代的农民,并挑头组建了双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广阔农村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资金在往农村流,人才往农村走。合作社在农村带动作用大,不仅指导农民种植养殖搞生产,最主要的是将单个农户联合起来,帮助农民打开了市场,因此很多有识之士都将目光瞄向了专业合作社。

    典型性三:产业发展先导性

    云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紧密连接全县“牛羊、柑橘两大主导产业,粮油、生猪两大传统产业,蔬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中蜂、蚕桑、土鸡、生态鱼八大特色产业。目前已组建专业合社牛羊类121个、柑橘类81个、生猪59个、粮油类42个、蔬菜76个、中药材40个、茶叶10个、食用菌16个、中蜂15个、蚕桑10个、土鸡75个、生态鱼43个。争取政府将合作社列入农业项目支持范围,做到凡是农业企业能享受的政府投资支持项目,合作社也能享受,为合作社发展拓展了空间。

    典型性四:规模发展带动性

    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引发“蝴蝶效应”。1999年,云阳县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合作成立以来,合作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松散到集约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起,全县合作社数量以每年上百家的速度增加。

    成立于2005年的云阳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将无量山上的传统农户组织起来,交流种植技术,共享市场信息,协同打造“大可”品牌,扩大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形成规模化。该社现有入社社员1200多户,入社面积3200亩,带动农户4500余户,种梨面积11000多亩。该社理事长杨大可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并获“2012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奖”。

    典型性五:耕作方式先进性

    云阳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外出,据统计,全县外出劳动力数量近40万人,全家外出农户近5万户,分别占劳动总和农户数的64%、16%,在家劳动力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劳动力短缺导致不少地方耕作粗放、管护不到位,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专业合作社在县政府农机政策的支持下,大力推广适合山区的小型耕作机械,缓解了农村劳力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云阳县已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5个,县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云阳能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投资20万元,购置水稻插秧机、微耕机、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40台,春播秋收时节,成为了农民的“田保姆”。

    典型性六:产业链条延伸开拓性

    专业合作社要提升效益,得延长产业链条,突围发展困境。在云阳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第一、二、三产业紧密相关,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云阳红狮伦川专业合作社在县供销联社的帮助指导下,走“养猪+蔬菜基地+蔬菜直销店”立体循环、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建立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场1个,疏菜基地1000亩,在县城建蔬菜直销店8个。

    典型性六:品牌创新的引领性

    品牌彰显的是品质,云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之初,就凝聚了创新共识,深刻认识单纯依靠粗放型、数量型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着力开发适销对路、质优价高的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注重品牌包装。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发展什么,什么赚钱生产什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全县专业合作社已创国家级示范社1个,重庆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3个,县级示范社35个。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100个,无公害认证2个,QS食品认证4个,有机产品认证4个。示范专业合作社掀起了“品牌运动”。云阳致富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培育的产品“渝峰”牌乌天麻获评“2011年具有影响力的合作社产品品牌”奖;云阳歧阳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龙缸云雾”、“岐阳毛尖”等产品曾获“华茗杯”优质名茶奖、中国西部农博会“消费者最满意产品”等称号。

    典型性七:抗拒风险的保障性

    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原有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局面,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但农业风险也更为凸显。云阳专业合作社每年要从利润中提取风险储备金,用于市场不好时社员利益的保障。云阳上坝巾帼辣椒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辣椒“烂市”时,用风险储备金按合同价收购农户辣椒,获得了农户信任。

    (作者系重庆市云阳供销合作社主任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