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流行性感冒与茶

□ 王岳飞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其他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009年8月1日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绿茶提取物开发出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动物实验表明,这种药物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可媲美抗流感药物达菲。此前人们已知道EGCG具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但直接饮用绿茶,EGCG会立刻在体内分解,无法发挥作用。为此,研究人员让EGCG与一种脂肪酸相结合,使其在体内不被分解。研究人员把加工后的EGCG混入季节性流感或禽流感病毒中,再注射入狗的肾脏细胞,研究病毒的感染能力。结果发现,加工后的EGCG确实能防止病毒入侵细胞,即使病毒成功入侵,也能抑制它在细胞中的增殖。

    彭慧琴在2003年时研究茶多酚对流感病毒A3的直接灭活作用,实验表明,在3.12—50μg/ml浓度范围内,流感病毒 A3在混有茶多酚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茶多酚具有显著降低病毒活性、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茶多酚对流感病毒 A3的治疗作用实验表明茶多酚在6.25—50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 A3的作用,且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强。说明茶多酚有很好的体外抗流感病毒A3的作用。

    Hiroshi Yamada等在2006年研究在老年群体中使用含有茶儿茶素的漱口水预防流感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了含茶儿茶素漱口水的群体感染流感的几率(1.3%)远远低于不使用含茶儿茶素漱口水的群体感染流感的几率(10%)。日本昭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 坚持用茶水漱口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流感主要是病毒附着在鼻子和嗓子中突起的黏膜细胞上不断增殖而致病的。经常用茶水漱口,儿茶素能够覆盖在突起的黏膜细胞上, 防止流感病毒和黏膜结合,并杀死病毒。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红茶和日本茶中都含有儿茶素, 绿茶预防流感的效果最好。在一个小学进行的对比试验也表明, 坚持用绿茶水漱口的学生患流感人数, 要比不用绿茶水的人数少得多。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杰克·布科夫斯基博士等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 ,从绿茶、乌龙茶等茶叶制品中提取出的L-茶氨酸 ,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免疫细胞的工作能力。研究人员针对平常从不喝茶的人与接着被要求每天喝 20 盎司茶叶的同一个人连续两周后 ,将免疫细胞与细菌混合细胞对照实验 ,后者可以见到对细菌的歼灭反应 ,而前者则无此反应 ,杰克·布科夫斯基博士表示 ,每天饮用 5 杯茶能够极大地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虽然没有直接研究表明L-茶氨酸可以抑制流感病毒,但是L-茶氨酸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增强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在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流行期间, 有许多通过喝茶来预防SARS感染的事例, 说明可能茶内有能够抗SARS病毒的成分。3CLPro样蛋白酶被认为是 SARS—CoV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关键。人们从天然产物信息库的72种组分中筛选出有抗3CLPro活性的组分, 发现鞣酸和TF2B有活性,IC50为7μM,而这两种组分是属于茶叶中的天然茶多酚。进一步对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及红茶提取物进行3CLPro抑制活性研究,发现来自普洱茶和红茶的提取物比绿茶和乌龙茶活性高。对一些茶内的已知成分进行抑制3CLPro抑制活性测定,发现咖啡因、EGCG、EC、C、ECG、EGC这些成分都没有抑制活性,而只有TF3是3CLPro抑制剂,表明茶叶中的茶黄素TF3能够抑制3CLPro活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