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毒豆芽”生产黑幕


 

    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近年来豆芽涉“毒”事件屡屡发生、重复上演,违禁使用添加剂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

    “潜规则”风行

    近日,有调查者来到天津蓟县邦均镇石人庄村公路旁一个无证的豆芽加工作坊。只见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用黑布蒙住窗户,门口搭着厚棉被。进入屋内,只见污水横流,刺鼻的药水味扑面而来,数十个大水缸里装着满满的豆芽,大都没有根须,颜色极白,房间里摆放着漂白粉和AB粉。

    “祖祖辈辈都干这个,添加这些东西,都是行业心知肚明的现象,没什么新鲜的,也没听说做个豆芽还要办证。”作坊主张永贵说。

    “毒豆芽”的背后,是不法商人的唯利是图。上述作坊主表示,正常情况1斤黄豆能发出7斤黄豆芽,1斤绿豆可发10斤绿豆芽;添加激素等后,一斤黄豆可发豆芽10斤,绿豆则可发14~15斤,产量提升40%,而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腐烂期延长不少,外观、口感都不错,到了市场上特别好卖,毛利高出正常豆芽50%以上。

    据调查,“毒豆芽”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上下游产业联动的程度,添加剂生产者对使用方法都有详细说明。

    不仅在天津,作为极为大众化的蔬菜,豆芽近年来在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多个地区频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山东、陕西、辽宁、新疆、浙江、上海等地,均查获多起“毒豆芽”案。

    三部门管不住一根豆芽

    “毒豆芽”之所以频频出现,除了商贩本身利欲熏心外,监管的漏洞更让人揪心。多位食品安全主管部门人士和行业专家认为,各地豆芽屡屡被曝出安全问题,与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易相互推诿有直接关系。

    豆芽属于食品和农产品之间的临界产品,对于临界产品的属性是属于食品还是属于农产品,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存在争议和推诿。如工商部门认为只负责商品流通领域,豆芽生产应归质监管;质监部门认为豆芽属于初级农产品,应归农业部门管;农业部门认为豆芽不属于“地里长出的东西”,而豆芽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在他们管辖范围。

    如此一来,一根小小的豆芽菜,看似和这三个部门都有关系,每个部门都能管,但却谁都不愿趟浑水,出现“三不管”的尴尬局面。

    检查监管流于形式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有的“黑作坊”乡镇工作人员去查过多次,每次都打招呼警告别再乱添加,但没有采取查封、刑拘等措施,作坊主自然置若罔闻。

    同时,非法添加物获取渠道“通畅”,源头监管不足。调查者在购物网站上输入“豆芽AB粉”“无根豆芽生长剂”等,发现销售信息非常多。

(新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