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参展商参观商双双受益
——第七届深圳茶博会火爆中落幕
□ 本报记者 周 滨

茶博会现场火爆,人流涌动。
展会现场,消费者在撬安化千两茶。

    由深圳市贸促委与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7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紫砂、陶瓷、茶具工艺品展(简称深圳茶博会),于12月19-2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茶博会不仅是深圳茶人的年度盛会,更是全国茶业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盛会。

    多款名茶汇聚亮相鹏城互竞茶香

    这是全球业界精英汇聚的舞台,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设立展位2800个,1000家来自国内外69个名茶产区的龙头企业汇聚一堂, 80%以上展商是各地品牌企业。整个展会,无论是展商还是与会者,档次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业界的“风向标”。

    大益、七彩云南、勐库戎氏、黎明茶厂等众多普洱大亨;白沙溪、安化中茶、益阳茶厂、四川雅安茶厂、陕西泾渭茯茶、广西梧州茶厂等黑茶豪门;安徽天之红祁门红茶、祥源茶业、滇红集团等红茶大牌;天方茶业、贵天下、悠谷春等绿茶名企;湖南岳阳君山银针、榜上茗等黄茶代表;八马茶业、武夷星、夷茗园等青茶品牌;限量茶蛇票中国茶票、绿雪芽等知名白茶品牌;以及梨山高茶、馨芳茶业、晶鼎茶博士等来自宝岛台湾的知名茶企,以及韩国茶陶文化精品团、台湾陶瓷艺术家精品展团、贵州绿茶展团、武夷山展团、陕西泾阳茯砖茶展团、斯里兰卡展团都精彩亮相鹏城,互竞茶香,一展茶韵。

    本次茶博会的研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及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数量和质量在往届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范伟群、周尊严、汤鸣皋、葛岳纯、唐伯琴、吴静、张耀君等216家紫砂陶艺名家集体亮相6号馆。福建德化白瓷、广西坭兴陶也首次组团现身9号馆。

    精彩茶事活动谱写茶行业发展新篇章

    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参展企业的发展,使“茶为国饮”的观念深入人心,传承与弘扬中华茶文化,本届深圳茶博会还举办了首届“康成杯宜兴紫砂全手工制作大赛”、“茶王赛”、“曲水流觞”荷花茶会、“茶艺表演”、“茶文化系列讲座”、“茶悦世界·深圳老茶会·冬至雅集”等十大精彩的专业茶事活动。

    12月19日至21日,“茶悦世界·深圳老茶会·冬至雅集”登陆第7届深圳茶博会现场,来自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台湾地区的著名茶师现场呈献精湛茶艺,更有老茶名品汇集。来自中国台湾的吕礼臻、曾至贤,韩国蔡桂顺、新加坡李自强、马来西亚萧慧娟,中国香港叶荣枝、陈采月,广东潮州陈香白,广西彭庆中、云南杨凯、张勤民等国际茶师,亲自在茶会现场与观众一同品鉴老茶,畅享茶文化。

    光绪年间老武夷乌龙、1916年份台湾老乌龙、30年代的“兴”字号安徽老六安、50年代的红印普洱、蓝印铁饼、千两茶、红茵单枞、梧州六堡,以及80年代的“73青普洱”等近10款凝聚着时间味道的可饮用“活古董茶”,与观众见面。

    现场交易销了茶叶又宣传了品牌

    4天的深圳茶博会,展馆里消费者天天爆满,记者不得不赞叹这才是真正的为企业和买家搭建了平台的茶博览会。4天的展览,八马茶业再创销售奇迹,现场销售额过百万,是八马历年来在全国参展现场交易额首过百万。白沙溪黑茶、勐库戎氏普洱、陈升号普洱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大部分茶企在本次展会中都收回了成本,品牌还得到了巨大的宣传。深圳茶博会为什么能在多如牛毛的全国茶展中一枝独秀?记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的影响,深圳人有喝茶、品茶的嗜好;二是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居民经济基础较好,追求生活品质,选择茶作为载体。三是主办单位华巨臣公司宣传推广力度较大,茶博会几乎家喻户晓,每年的同一时间,人们都相约购茶。

    “鼎承奖”揭晓一批茶企实至名归

    茶博会开幕前日,组委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了2013中国茶界“鼎承奖”评选颁奖盛典。其中,将自己毕生心血倾注于茶行业发展的茶界泰斗——世纪老人张天福荣膺“中国茶界终身成就奖”,这不仅实至名归,同时也表达出茶业后辈对世纪老茶人的敬意!同时,“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普洱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成长力普洱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黑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成长力黑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黄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白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成长力白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红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绿茶品牌”、“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乌龙茶品牌”、“中国紫砂工艺传承奖”、“中国茶业新闻传播奖”、“2013深港市民喜爱的十大茶叶品牌”等奖项亦在现场一一揭晓。大益、白沙溪、君山银针、品品香、天方集团等一批企业名至实归。

    中国茶界鼎承奖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深圳茶博会组委会共同主办,旨在推近茶产业升级和品牌化战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