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准确性是完成统计工作的必要前题,没有真实、准确的数据来源,统计工作就是一项不完整的工作,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信社来说,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数据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统计工作建设逐渐走向制度化、管理化、科学化,为山西省农信社的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银监部门加强对农信社的监管提供了充分的数据依据。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农信社统计工作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基础统计数据来源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胡编乱造。统计结果只有真实、客观、科学地反映一个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后,才能够为上级决策者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体现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数据为依据,随便编造数据,那么统计工作就会无所作为,甚至起反作用,对信用社决策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为银监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说,真实性是统计数据的生命,而真实性就是实事求是,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结果为依据。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农信社对于统计员的培养,第一步应培养耐力,告诫统计员不能带着急躁的心情去工作,不能对数据产生厌烦心理,要静下心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二步要培养严谨、科学的态度,工作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改掉过去那种“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工作态度,要对所报数据肩负责任;第三步应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引导统计员学会从数据上分析业务经营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统计员必须精通各项业务,才能正确归并,才能保证数据质量及其准确性。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农信社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基础。统计工作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较强的实践性,统计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统计数字的准确程度。搞好统计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为了精准统计数据,农信社广大统计人员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统计工作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工作不再只是填填统计报表,而是要依据所掌握的统计信息,预测经济运行发展趋势,对经济工作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
健全统计工作机制
首先,要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减少统计调查、数据处理、资料上报以及信息管理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统计失真现象,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
其次,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奖惩机制。各级农信社要建立统计工作奖惩机制,加大对统计工作错报、漏报、迟报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三级签字制度,填报环节认真取数、复核环节仔细把关、审核环节多加关注,同时要对统计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员工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