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佳超市陷两难境地


 

    在零售行业,零供矛盾似乎是一个“死结”,总是不厌其烦地循环往复上演。这一次,地点换成了香港,主角换成了百佳。百佳近来的曝光率可谓偏高,甚至被冠上了“坏榜样”头衔,连物美与卜蜂莲花的合作崩盘这笔账也算到了其头上。

    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百佳如今的尴尬处境的确已愈发明显,且恐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深陷指控

    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表了最新一份《杂货零售市场研究报告》,香港消委会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请竞争事务委员会,在竞争条例全面实施后,就包括百佳在内的两家最大型的连锁超级市场是否滥用市场权势以从事反竞争行为进行审视。

    报告显示,百佳及惠康两家超市店铺数目分别占食品零售市场份额的28.6%和33.9%,加起来共占食品零售市场份额达62.5%(总共562个零售点)。按国际常用的指标赫希曼指数(HHI)去衡量食品零售市场的竞争情况,当中考虑到公司在杂货市场的相对规模及分布,市场集中度属中度。

    与此同时,香港消委会亦在报告中披露,“有证据显示两家连锁超市曾利用议价能力,向供货商施以限制的商业行为和压力。”

    香港消委会指出,透过与供货商不记名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进一步揭示了行业内一些不公平营商手法,如与零售商谈判供应合约时,供货商的议价能力被限制;被阻止向其他零售商提供优惠折扣;零售商生产自家品牌与供货商的品牌竞争;零售商在续约时加入对供货商不利的条款。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具有优势的两大超市明显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议价能力:有75.6%的受访供货商表示在订合约时被零售商加入不平等的条款;只有少数(27.3%)表示可在谈判供应合约时,就交易量、上架费及广告费、损坏货品津贴和分担未售出货品成本等范畴加入条款,以保障自身利益。

    面对上述指控,百佳方面并不认可。

    “百佳绝不会向任何供应商施压以影响市场价格。我们尊重并履行合约精神,一直与供应商维持专业和符合商业道德的合作关系。百佳提供的特价货品推广项目,绝大部分皆有供应商主动提出。”百佳方面解释,在当前竞争激烈且多元化的当下,百佳并无越矩行为。

    事实上,在内地市场,百佳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零供矛盾上。仅在2013年,百佳便因食品安全问题、标签价格不符问题等被频频曝光。

    坏榜样or好范本

    各种负面新闻下,百佳似乎成了“坏榜样。

    比如物美和卜蜂莲花的合作崩盘。早先时候,物美与卜蜂莲花签订了收购框架协议,此举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卜蜂莲花在为全力竞购百佳铺路。而在李嘉诚叫停百佳出售后不久,卜蜂莲花便取消了与物美的合作意向,更令“交易失败源于落空百佳收购而致”的传言不胫而走。

    而在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看来,百佳不但不是“坏榜样”,从某种程度而言,其还间接起到了一些“好范本”的作用。以此番被香港消委会指控为例,其实也算为内地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零供矛盾是零售行业的普遍难题,但试图解决这个行业“死结”的过程与步骤,值得内地整个零售市场学习。

    “香港消委会那边的运作方式比我们这边更健全,有时候它可以直接管控到供应商及一些门店的经营情况,香港的很多法制也比较健全,既然消委会介入这个事情了,那么不管是消委会也好,商业管理机构也好,还是从法律角度出发也好,这个事情一定会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这对内地市场是一种促进作用。”贾宁表示,内地市场对于改善零供关系的呼吁多年,但始终得不到任何改善,而如今百佳“现身说法”,为内地市场奉上了鲜活一课。

    在贾宁看来,经过之前的终端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反馈、到香港消委会的指控、到促请竞争事务委员会审视等环节的层层推进后,无论是内地的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等,都可对照总结出自身的经验与不足。

    “百佳也好,家乐福、沃尔玛也好,很多外资企业到了内地学到了很多不健全的东西。在国外靠商品赚钱,在本土就靠各种费用,确实有南桔北枳的现象。纵然有各自的问题,但是还有一点关键是,他们在钻监管的空子。如果监管到位,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贾宁坦言。

    不过,百佳自身的困境,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无力回天?

    百佳的核心竞争力已愈发模糊。百佳在深圳的店,主要是以社区店业态为主的。以往的好评,是在生鲜类、日配、休闲食品和个人护理等商品。现在深圳,或全国其他地区的形势是行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门店在革新,都在吸引顾客进店购买和增加满意度方面有进步。这样一来,即便是百佳的店里仍有一些商品经营得不错,而所谓优势,就不再那么清晰显著了。

    而百佳门店并不走大卖场那样的一站式购物和价格领先的经营路线,所以价格从不是它的优势。而曾经的服务优势,因成本控制的原因,造成在营业期间的收银员和管理层同时开机都不能应付解决顾客等待长期的抱怨。“这样说,百佳已经丧失服务的优势了。”有熟悉百佳的人士表示。

    事实上,百佳在香港除了百佳超市,还有汇聚中西优质产品的International by ParknShop,注重美食新体验的TASTE精品超市,可以提供简餐的一站式购物商场GOURMET等多种业态并行存在。但显然百佳并没有把在香港成功运作的多业态模式很好地复制到内地。

    目前,百佳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华南地区店铺总数近360家,其中在内地仅有62家。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百佳(中国区)2012年总营收为40.77亿元,较上年下滑5.1%,排名也从2011年的76位跌落至87位,在前20家主要外资连锁企业经营排行中位列倒数第二。

    对于百佳而言,在没有快速扩张的战略、计划、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配合支持的话,想在短时间内有个起色,难度很大。

(张沙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