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冷链建设迎来投资热
业内人士担忧后续配套投入不足造成“瘸腿”格局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该市大窑湾保税区已经确定了建设口岸保税冷链物流中心的发展思路,预计到2015年,实现32万吨冷藏冷冻能力,年储存货物105万吨,形成全国口岸最大的保税冷链冷藏物流基地。

    近3个月来,青岛、廊坊、昆明、郑州、大同、广安、泰安、西安等诸多城市均出现亿元级别的冷链基建投资,其中数个项目的总预计投资金额甚至高达百亿元。在经历了2012年的低谷期后,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和生鲜电商的推动,冷链物流又迎来了新的投资发展浪潮。

    求远大于供  拉动“投资热”

    据中国冷链委统计调查,仅2013年中国冷链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就超过了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201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9300万吨,冷链物流市场平均增幅达到了20%,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地区的增幅更是达到了30%。而2013年我国冷库总量估值仅有2673万吨,不足需求量的1/4。到2012年底,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0.056立方米,这一数据与日本人均冷库容量0.365立方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一供需间的矛盾和市场需求的巨大空白是冷链物流基建投资高潮来临的原因之一。

    去年10月,由廊坊正源集团投资冷链物流总部基地项目已准备动工,预计今年8月正式实现部分投产。这项总投资高达51亿元的冷链物流基建项目落成后,将直接填补河北省特大冷链仓储的空白。

    据了解,廊坊市每年仅供给北京的高档绿色蔬菜和猪牛羊鸡等畜产品就达到7.7万吨,廊坊市冷库的总容量仅有16万吨。而这一项目的落成正是为了满足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对口服务于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满足北京农副产品的冷链运输需求。

    近日,江苏镇江市政府与江苏汇鸿国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江苏汇鸿国际集团将投资百亿,在镇江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大宗进口商品物流中心等一系列现代服务业项目。广元市也由政府出面,欲打造一个占地354亩,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广安市唯一的大型冷链、食品和农产品专业市场综合体。

    在这波冷链投资浪潮中,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除廊坊、镇江外,四川广元、山东青岛等地政府,甚至走到台前直接参与到本地的冷链物流基建投资中。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冷链物流做了较高的规划,到2015年要培育500家冷链物流核心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的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框架。

    功能在系统 建设需配套

    在这一波冷链物流投资中,基建项目成为了投资的重头戏,而后续的冷链设备和车辆的投入却略显不足。这一“瘸腿”投资格局,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

    在不久前举行的行业年会上,中国冷链物流联盟负责人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营业额在1000万元规模以上的冷链企业现达到500家,冷库总容量为1895.0252万吨,冷藏车辆为32856台。在500家冷链物流规模企业中,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6150吨,占72%,106家企业目前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仅占9%左右。

    上海市一位物流企业老总透露说:2006年中国的冷库整个库容1700万吨,2010年是6900万吨,平均年增长100%,同期冷藏车辆的年增长率不到3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仓库越盖越多,你东西存在里面,但是后面运输这条路没有扩充出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也对现今冷链物流投资状况表达了看法:“投资热,这对于冷链物流长远发展肯定是好事,但是也要有针对性的建设,根据产业形势、市场资源、产品特性、流通特点等来建设。”

    国外一些行业巨头的投资热情不减。来自德国的移动仓储制造商劳斯伯格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此前,劳斯伯格曾为某大型冷藏设备企业提供了低温存储建筑系统。“我们的建筑系统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一天可以完成近1000平方米的搭建工作,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或迁建,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风险。” 劳斯伯格中国区负责人这样表示。

    冷链构成网 成本可降低

    在冷链基建投资如火如荼之际,冷链企业的利润率却仍然低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投资所形成的规模化效应或将摊平冷链企业成本压力,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

    “物流企业利润率低,冷链物流企业的利润率更低,成本压力更大就算车辆投资和仓储投资这两块,12.5米的车,普车要45万元,冷藏车要70万元,高出56%。库房投资普仓和冷仓的比例是1∶1.5;再一个就是运输效率,同样是12.5米的车辆,我们冷车最多60立方,普通车70立方,非标准车95立方,运营效率完全不一样。这还不算冷链运输在实际操作中的运营风险。”国内一家著名物流企业老总这样说。

    然而,近期持续不断的资金流注入,让一些冷链物流企业也看到了冷链物流发展的新机遇。“以前的冷链仓库很多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内部操作效率很低,而自建仓储的资本压力又很大。去年昆明市投资了三四个中大型的冷链仓储基地,如果能顺利建成,对于我们企业摊平成本肯定是有效果的。而且如果各地的冷链仓储都能规模化,我们也能延伸自己的运输线路,做一些全套的冷链配送服务,提升服务的附加值。”云南一家从事冷链物流长达7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人说。 

    (梁玉 来彬)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