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P2P网贷平台呈井喷之势遍布全国多地,迈入2014年后,P2P行业前所未有地受到资本的青睐。
继有利网、点融网、爱投资完成融资之后,人人贷的融资额突破1亿美元,美金的光泽显然盖过了一周内4家P2P陷入提现危机的坏消息,也盖过了一线P2P平台接二连三遭遇黑客攻击的窘境。2013年10月以来,倒闭的P2P一家抢着一家,几乎以每天一家甚至几家的速度倒闭。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P2P网贷再次成为风投眼中的香饽饽。
虽然,P2P网贷的具体监管政策还没有落地,但是从监管层的态度上看,总体上是支持和肯定的。
监管层并没有像“监管”比特币那样简单明确直接,只是在不同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不可以非法集资”、“不可以有资金池”等“底线监管”政策。
2013年底国办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的出台,更是进一步表明了监管层的态度。
此文件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政策基础和监管风向标,对P2P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验明正身:明确了影子银行的创新性、合理性和积极性,并且把P2P纳入了影子银行体系之中;二是明确底线:重申合规合法性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三是保驾护航:明确鼓励影子银行数据纳入征信体系建设。
为了P2P的健康发展,之所以没有像监管比特币那样“短平快”地出台封杀政策,和P2P的存在意义有必然关系。
一方面,80%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的实际问题,需要民间金融解决。
其次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投资渠道过于匮乏,即便在P2P“倒闭潮”来临的10月、11月,无准入门槛、无行业准则、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网贷”,还是没有停歇疯牛的脚步——用需求决定论来说就是:大家的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P2P网贷恰好是一个有利、有益的补充。
除了现实要求,在“倒闭潮”中仍能吸引巨额融资,P2P的超强吸引力还缘于风投们的“情有独钟”。无疑,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好的切入口。
2013年被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已经引起了各地政府部门、传统金融行业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或成立应战的电商部门,嗅觉灵敏的风投们,正在大踏步地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众筹和P2P等。据业界分析,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已经过了发展的红利期,不适合介入;虚拟货币政策风险过大,也不适合介入;众筹还没有形成气候,而且也十分容易踩踏监管底线;只有P2P,正是时候。
据预测,2014年P2P行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全国范围内P2P网贷平台年度交易总量突破1万亿元,参与用户超过1000万,平台数量将超过2000家。
一边是公认的风险较大,一边仍受到火热追捧,狂热中的冷静更显宝贵,p2p自身应时刻警醒,规范与自律才是行业持续良性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