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抓住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明确市场定位,通过发放小微企业、小额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三农”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在支援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农村信用社也迅速扩大了自身经营规模,勇于消化历史包袱,创造经济价值,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稳步提高,逐渐成为县域尤其是乡镇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但与社会影响力不对称的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始终没有质的改善,新的信贷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外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为培养客户群体而设计的贷款证,现在反而成为专业银行抢夺客户的依据,借款人只要出具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证并且两年内无不良记录,即可到这些专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享受一定利率优惠,大批优质客户流失,农村信用社竞争环境日益严峻。
信贷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目前,农村信用社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已经失去了作为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的作用,虽然联社制定了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办法及操作流程,但业务条线部门不能定期组织检查具体执行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对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提示没有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导致同类问题此消彼现。
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不严格。在进行责任追究时,过于强调信贷主责任人的责任,对审查、审批人的追究却很少,缺少对审查、审批环节的履职约束,各个岗位责、权、利不均等。
信贷操作流程不严谨。一是贷款调查、审查未尽职。客户经理不能对借款人资产情况、还款意愿、对外负债等情况进行全面真实调查,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信贷风险等未能进行充分论证或夸大借款人资产状况,造成贷款调查报告内容严重失真。二是贷后管理不到位。许多贷款放出去之后信用社从不进行贷后检查,一直在贷款到期进行催收时,才发现借款人早已将贷款资金转为他用,经营场所人去楼空,有效资产早已转移。还有的贷款由于未催收造成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问题。有的信用社对不良贷款“一诉了之”,没有继续跟踪追查借款人和担保人情况,对有清偿能力的借款人或担保人未及时申请执行,造成超执行有效期等情况。
加强信贷管理的措施
树立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首先是充分认识市场竞争的危机感,提高信贷人员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把信贷质量视为“生命线”,彻底改变传统放贷观念,从“在家等客户”转变为“出去找市场”,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树立全新的贷款营销理念。其次坚持以农为本,树立靠支农求发展、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降风险的思想,全力开拓“三农”信贷市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切实降低和分散信贷资金风险。 最后梳理细分原有客户群体,对信用差、品行低的客户坚决予以信贷退出,加入贷款黑名单,对优质客户,不仅要维护好原有信贷关系,更要为客户提供信贷增值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一方面严格执行客户经理岗位轮换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轮换计划,在做好业务衔接的连续性基础上,按客户经理任职期限、贷款总量等,分批次执行轮岗计划,保证业务衔接、客户衔接和贷款管理的衔接。联社、农商行以稳健经营为中心,能够主动自我暴露风险并采取措施逐步消化,形成良好信贷环境。
另一方面要强化业务条线管理。充实联社业务条线管理人员,加强贷款后续管理,高度重视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借款人经营风险等信息,切实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同时条线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基层网点执行信贷政策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切实发挥好第二道防线作用。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突出信贷管理人员的履职责任为主线,加强对条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追究。在业务考核上既要考核信用社新增贷款数量,更要考核其质量,对任职期间发放贷款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建议实行“停职”问责制度,本着“权力与责任对等、风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建立相关考核激励机制,既要鼓励贷款营销,更要控制贷款风险,实现贷款质量的最优化。
切实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本着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不仅对借款人、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合法性、手续完整性、申请贷款的用途等进行严格的调查和审查,获取借款人的真实情况,保证调查、审查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成立独立的贷后检查管理部门,由独立部门负责监督贷款的后续管理,从体制设计上避免同一部门或人员权力过大、暗箱操作、不履职、不尽职等行为。
在贷后检查时,要高度关注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不被借用、挪用,同时组织信贷人员对贷户进行不定期走访,信贷专管员、信用社主任按一定比例定期参与本机构发放贷款的贷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降低贷款风险。
重视信贷队伍建设。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好的队伍。一是选好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按照高素质客户经理的培养目标实行竞聘上岗,优先选用年富力强、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年轻人员为客户经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优秀人员担任管理者,实行等级管理,建立可上可下的竞争机制。二是培养人,要强化培训力度,加强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技能培训,使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获得全面的提高。三是考核人,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加强对信贷人员业绩的考核并形成一种制度。既要考核现有客户的稳定性,又要考核客户资源的开发,既要考核贷款规模,兼顾存量与增量,又要考核资产质量,注意存量优化,增量合理。四是约束人,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控制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防止信贷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完善约束机制来保护信贷人员。五是激励人,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好的信贷人员不仅要从薪酬上给予倾斜,更要在政治待遇上优先提拔,形成人员流动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