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提及、高度重视。如何保证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储藏,最终到消费者餐桌的安全?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农民合作社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项目的建设,正探索实现标准化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全覆盖。总社科技教育部标准质量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销合作社在流通环节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总社目前正在探索一条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国家认证标准为技术体系,以实现产销对接为主要目标,富有供销合作社特点的农业标准化道路。
该负责人分析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一个根源就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大多数农民的农业标准化意识薄弱,商品意识不高。如果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田间生产无法融入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我们甚至无法知道摆在消费者餐桌上的蔬菜到底来自哪里,这就为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必须将标准化作为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综合应用,实现标准化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全覆盖,才能从根本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在推动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重庆市开县一心柑橘专业合作社是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总社农民合作社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项目单位,该合作社在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采用全新、严格的生产方式和标准化生产。
“基础设施上,我们进行了较大投入,帮助合作社社员将标准化生产更好地落到实处;思想观念上,社员对标准化生产从不接受到理解,再到大力支持标准化生产的开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兴明对记者说。由于合作社严格按照标准规程生产,连续两年柑橘产量稳定,品质不断提升,产品销售价格成倍增长,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有机果品销售价格为3-5元/斤,而当地普通的橙类产品只能卖0.7—0.8元/斤。社员收入大幅增加,合作社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据四川泸州市供销合作社业务科科长刘传斌介绍,在泸州,由总社北京中合金诺认证中心开展的专业合作社产品认证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经过认证的合作社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13年,有机产品认证在泸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推广,15个合作社和3个农业企业中有23个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认证、1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覆盖泸州市3县3区。
中合金诺认证中心副主任薛建中介绍说,中合金诺认证中心对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认证已经在四川、重庆等地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认证中心将以点带面,在重庆建立有机示范区,把认证机制长久地推广下去。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持有的有机食品认证标识已达2445个,占到全国有机食品标识数量的27%。
薛建中说,农民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实践者,而效益是其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内生动力,他们最关注的就是标准化带来的效益。换句话说,就是希望优质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而要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就要建立起优质的营销渠道,强化产销对接。下一步标准化工作不仅要注重生产环节,更要注重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助农增收。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和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供销合作社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农产品标准和认证,为消费者打造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