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刚过,地处我国京沪与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点的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早已恢复了往常车水马龙、交易繁忙的景象。这家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的批发市场,不仅是徐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和“新网工程”标志性工程,也是苏鲁豫皖边界地区农副产品交易流通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徐州市社系统充分利用区位、网络、资源和人才优势,深耕细作 ,全面开花,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为农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着力完善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新网工程”的服务水平。
通过盘活资产、招商引资,加快市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市场功能,培育龙头市场,在全市建成了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特色农产品基地为基础、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的市场体系。目前,以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代表,社办农产品市场45家,交易额213亿元。
通过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全力推进日用工业品超市下乡进村,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目前,全系统生活日用品超市总数达到1856家,形成了市、县(区)、镇、村四级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
通过整合、改造传统的农资经营网络资源,形成了市、县农资公司为龙头,配送中心为支撑,农资连锁超市、为农服务社为终端,上联工厂、下联农民、覆盖乡村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目前,全系统生产资料超市总数达到3118家,实现农资销售额70亿元。
通过巩固传统经营阵地,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加强市、县企业业务对接,形成了以再生资源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社区回收为基础,以市场集散加工为核心,以综合利用为主要方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目前,全系统再生资源收购网点总数超过1100个。
通过推行“加盟连锁经营、统一集中配送”的模式,形成了市、县有专营公司,镇有代批点,村有销售店的管理完善、设施齐全、安全可靠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体系。目前,全系统烟花爆竹经营网点总数近3500家,销售额过亿元。
他们还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通过与医药专营企业联合,在乡镇设立医药连锁店,在连锁超市设立药品专柜,加快医药经营服务网点建设。目前,全系统共兴建医药连锁店和专柜约200个。
二、大力增强连锁配送能力,夯实“新网工程”发展基础。
首先是抓龙头,培育连锁骨干企业。通过与江苏省社所属的苏果和苏农等连锁龙头企业联合合作,成功培育了江苏润禾农资公司、铜山金桥苏果公司、新沂万德福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连锁骨干企业,并依托这些连锁骨干企业发展连锁门店3900家。
其次是抓配送,提升连锁发展水平。通过自筹资金、招商引资、合作共建等方式,重点建设了徐州瑞祥、邳州苏果等48个物流配送中心,并以配送中心为支撑,实行“六统一”(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商品标识、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服务规范)的连锁配送模式,年配送商品达100多亿元,配送范围覆盖徐州城乡和周边外省市县地区,较好地满足了门店销售、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需要。
再次是抓实施,加快网络发展步伐。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小网点、大网络”、“小门店、大企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农服务“双百工程”建设,加速在农村建店布点,形成了以连锁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烟花爆竹等各类配送中心为支撑,以遍布城乡的连锁超市为终端的新型网络。目前,全系统培育连锁企业42个,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连锁销售额达290亿元。
三、大力推进为农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建设,优化“新网工程”的组织基础。
按照“多元化投资、连锁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综合化服务”的要求,以参与实施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万村为农服务社工程”为契机,理顺产权关系,规范运行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全力抓好为农服务社的建设规范工作。目前,全系统为农服务社总数达到2027个。
结合本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村一品”的思路,他们发挥供销合作社人才、信息和网络优势,组建了一批以农产品购销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民经纪人为主体,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建立了赢利为民、让利于民、返利富民的新型合作模式。目前,全系统共建办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总数达到693个,带动农户超过10万户,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近4.5万亩。
按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他们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推动基层供销合作社重建和发展,将基层社打造成融自主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载体、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于一体的新型基层社。2013年,全系统完成10家基层社的恢复重建工作。
(本报记者 吴震 王丹 通讯员 姜秀娟)